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特价促销、抽奖促销、赠礼促销三种促销方式对消费者习惯性购买行为、多样化购买行为、复杂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发现对于习惯性购买而言,最有效的促销方式是特价促销和赠礼促销;对于多样化购买而言,以上三种常用促销方式的效果都不是很好,但是比较有效的促销方式是赠礼促销;对于复杂性购买而言,最有效的促销方式是赠礼促销和特价促销。  相似文献   

2.
赠礼作为会展活动的营销工具之一,在各类会展活动中起到宣传推广作用,从而影响到参展商的经济收益。创意赠礼的营销应用,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中具有代表性。以此为例分析赠礼在会展活动中的特性与作用,并结合网络整合营销4I理论,论述赠礼的创意运用对提升会展品牌价值的重要性,提出赠礼在会展活动中的营销应用,需要重视创意与个性化表达,增强参与及互动性设计,并树立赠礼的再利用理念。  相似文献   

3.
程顺龙 《消费导刊》2009,(8):138-138
认定不动产赠与合同是否成立和生效,是处理不动产赠与合同纠纷的关键和首要。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与不动产赠与合同成立和生效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不动产赠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理论界及实务界存在以下不同的看法:1、赠与合同属实践合同,要交付标的物之后合同才成立①。2、赠与合同属诺成合同,只要双方达成合意,合同即告成立,但不动产赠与合  相似文献   

4.
自我赠礼是新兴的现代消费趋势,但它并不总是给消费者带来正面的情绪反应,有时会引起消费者的内疚情感。了解自我赠礼情境下消费者内疚的诱发机制,有助于企业制定针对消费者心理的细分营销策略。在阐述了自我赠礼与消费者内疚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我赠礼导致消费者内疚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消费者内疚的发生及消退并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我赠礼的行为逐渐普遍,但它并不总是给消费者带来正面的情绪反应,有时会引起消费者的内疚情感。了解自我赠礼情境下消费者内疚的诱发机制,有利于企业制定针对消费者心理的细分营销策略。在阐述了自我赠礼与消费者内疚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自我赠礼引起消费者内疚的原因及分类,最后探讨了消费者的反应模式并提出了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与受赠人的善意信赖存在冲突的个案时有发生。然而,由于赠与合同本身的单务性、无偿性与诺成性,《合同法》赋予了赠与人享有对赠与的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以此来保护善良赠与人的合法权益。但是,赠与人如若滥用任意撤销权,就会损害受赠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关系类型和自我建构两个变量纳入到消费者赠礼行为的研究模型中,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赠礼情境下礼品品牌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礼品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内、外部作用机制,并验证了关系类型和自我构建对礼品品牌形象一致性影响的调节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礼品品牌形象一致性与关系类型和自我建构的交互作用均对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2016,(1):215-216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还未事实获得就提前对期待性遗产进行赠与处分的行为,此时的赠与合同是否有效且期待性遗产是否属于赠与的范围颇具有争议性。因此,通过分析期待性遗产性质,明确此时的继承人对期待性遗产并未具有完整的所有权,故而对于遗产的提前处分行为具有瑕疵性;为了保护被赠与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限制期待性遗产的处分行为,应该视赠与的情况支持赠与合同的效力,赋予被赠与人一定的救济途径,对被赠与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奚玉  何力 《光彩》2014,(6):52-53
正"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其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然而考虑不周的赠与可能对赠与人不利。本刊特整理相关案例四则,以供参考A因经营困难撤销赠与2007年2月,孙某之子因意外造成残疾,孙某为给儿子治病,变卖家产,并向朋友借钱,但仍无法承担医药费,迫不得已每曰沿街乞讨。当地一家报社记者发表文章对孙某的遭遇进行报  相似文献   

10.
马越 《商》2014,(38):236-236
目前,我国对于社会募捐的性质有委托代理、无因管理、赠与合同等学说,存在的主要纠纷是对社会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理解与捐款余额的所有权归属。本文拟通过对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正确定性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并解决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  相似文献   

11.
一些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把房产赠与子女,但事后又因种种原因不愿将房产过户至子女名下,而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赠与条款或在子女要求将房产过户时,拒绝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导致子女将赠与方诉至法院要求履行过户手续的案件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房产继承、赠与是指死者的房屋按照法律法规或者死者在生前的合法有效的遗嘱将自己的房产转移给他人的一种法律制度。过去在房产继承、赠与过程中要求强制公证。房产权利人有权行自己房产的处理权利,但是房产继承、赠与人过程中需要权利当事人在办理房产过户时提供公证处的公证材料,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能办理过户手续。我国文件还规定,在房产继承、赠与条件下,在办理房产过户过程中还要针对不同情况,向房产部门提供继承权公证材料、合法的遗嘱公证材料,继承和赠与工程材料,这种规定在2016年1月1日以前一直实施,饱受争议。2015年5月30日,国土资源部门出台了关于《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通知,对房产继承、赠与进行了重新的规定,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标志着房产继承、赠与不再要求强制公证。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过去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的弊端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房产继承、赠与不再要求强制公证的好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4)
赠与人的穷困抗辩权是合同法对赠与人权益的一种保护。本文着重讨论穷困抗辩权的理论基础、性质、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夏东昌 《商》2013,(23):269-269
赠与合同属于无偿合同的一种。其实实际生活中早就存在赠与行为,但是以合同的方式出现却是在近现代,赠与合同的出现解决了赠与行为中面临的难题,明确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赠与合同中的任意撤销权却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将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局限性所在,这对于规范相关合同的签订,更好的平衡赠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买一赠一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赠品质量问题纠纷也不断。本文认为,将买一赠一定性为附负担的赠与、附条件的赠与、有偿赠与、双重合同、混合合同、单独行为、经济合同均不妥当,其本质就是单一的买卖合同。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8):233-2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财产日益增多,夫妻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夫妻间的财产纠纷问题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颁行后,其第6条提出了"夫妻赠与"这一概念,与《婚姻法》第19条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规定相矛盾,从而导致审判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夫妻财产约定与夫妻赠与二者进行辨析,进而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司法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江苏商业会计》2006,(6):I0015-I0016
为加强房地产交易中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行为的税收管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加强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问题 (一)关于加强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营业税税收管理问题 1.个人向他人无偿赠与不动产,包括继承、遗产处分及其他无偿赠与不动产等三种情况,在办理营业税免税申请手续时,纳税人应区分不同情况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8.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分则第十一章以专章形式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结束了我国民亨立法对赠与合同没有明文规定的历史。法学界有学者指出赠与人撤销权与赠与合同的其他几项制度形成了规范上的冲突,因而有必要对这种撤销权进行适当的限缩。笔者带着疑惑之心,查阅了大陆法系各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的《(合同法)草案专家意见稿》,分析总结了各国的立法模式,进而结合实际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个人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华丽 《商业文化》2007,(11):88-89
从热带丛林到险峻雪山,大自然给予尼泊尔很好的赠礼;这里有以天地为家,随遇而安的尼式生活;有雕琢繁复精致的寺庙与皇宫建筑。你可以说,尼泊尔是个“神话”,但也很“平凡”。  相似文献   

20.
高灿  杨永生 《中国市场》2014,(38):22-24
服务型新奢侈品是一种新的服务性商品形态,具有服务产品和新奢侈品双重特性,它按照社会阶层因素、心理因素和消费主体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的消费群体与普通服务产品和奢侈品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此类商品各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可归纳为社会性动机和个人性动机两方面,包括炫耀、从众、社交、领先、自我赠礼、自我享乐、品质保证和探索体验等八个动机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