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彦松  高长春 《北方经贸》2013,(10):42-43,4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创造经济新增长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原经济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便捷的交通运输、丰富的人力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目前薄弱的发展基础限制了其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需进行全局性规划管理、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促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评价标准和评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指标选取片面、代表性不足和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构建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发展实际且应用方便、直观的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实现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为实现区域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区优势产业的培育对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东果蔬、黑龙江绿色食品等区域优势产业,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规模不经济、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等制约因素。为促进福建省铁观音茶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市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大企业作用,不断做大做强铁观音品牌。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的竞争力与活力也取决于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基于资源共享的视角,对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高校人力资源区域共享配置的价值意义、设计思路及其运行机制,力求立足于应用,并从可操作性角度促进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剖析现代物流业的内涵入手.指出其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及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一轮的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增强活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升级的根本所在,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不仅有助于满足新生代员工多元需求,也有利于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队伍。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传统模式下的考评与激励机制相对刻板及晋升渠道不畅、岗位固化明显等问题则严重制约了人才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既要丰富考评与激励机制,又要构建动态管理模式、打造企业"人才池",以及加强教育培训、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拥有与之相应的文化基础和价值观念作为支撑。本文首先阐述加速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深入分析该区域产业集群的优秀企业文化特质和新形势下绿色创新需求,说明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八大产业企业文化资源优化整合对先导区经济主体成长的长效作用机制,进而提出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构建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具有互动作用,民营企业必须以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为切入点,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通过政府发力政策引导、企业努力挖掘人才、员工献力开拓创新、高校助力培养人才、社会协力助推转型等途径,优化人力资源提升配置效益,实现经济转型产业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暴露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为了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物流企业完善管理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人力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注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具体到物流企业的实际状况而言,应该在人力资源总量配置、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企业人员绩效管理优化和高效的人员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整合与调整,达到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空间体系,合理控制城镇区域的发展边界,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优化配置区域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土地资源,提高区域土地的系统功能和效益,构建适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部门职能不完善、人才匮乏,培训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严重缺失等诸多问题。必须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员工绩效考核及激励、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企业发展壮大,经营管理与文化含量不断提高,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电子商务是山西旅游产业实现根本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战略路径。目前,山西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潜力巨大。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网站建设水平和旅游信息质量不高、旅游服务缺乏特色、传统旅游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资源整合不够、缺乏高素质人才等。有关部门应构建旅游业协同商务平台,加强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探索"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旅游资源的整合;重视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实现旅游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山西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徽州文化共同构建起了别具特色的安徽文化。它们同时也是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其中,皖江文化以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独树一帜,涵盖了包含人文历史资源、现代传媒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并因此为报刊出版、影视动漫制作、旅游娱乐开发提供了创意之源。为促进皖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重点扶持优势文化产业,成立产业聚集区,形成区域文化圈,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东北体育旅游产业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夏学英 《商业研究》2008,(3):167-172
东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景观,成为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也较早,但目前从区域产业总体来看,存在开发零散与不足造成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区域特色不明显,市场无序化等问题,使东北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整体发挥,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制约其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整合,加大开发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塑造区域体育旅游形象,促进其快速发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攀春 《江苏商论》2012,(9):145-148
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包括改变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拓展区域功能、提升区域形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维护文化安全等。由于红色文化的生成需要独特的社会生态,为实现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克服纯粹的市场机制而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人才短缺已日益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瓶颈,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能力的评估,改善人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人才使用效益。本文改进了层次分析法,并借助评估模型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估,对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其人才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相适应,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具有鉴定、预测等功能的人才测评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人才测评行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人才测评的进一步发展。解决我国人才测评问题,应转变观念,正确看待人才测评,建立行业管理机构,保障测评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人才资源将成为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人类财富增长、经济进步的源泉.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逐步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为减少加入WTO给我国国有企业人才竞争带来的冲击,国有企业应将吸引和培养一流人才与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组织创新,对于人才开发来说是一种“存量调整”。通过人才优化组合,达到人力资本低成本扩张。因此,组织创新是在人才开发上“向管理要效益”.实现人才科学管理,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臻 《商业研究》2005,(20):84-87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迅速兴起,人力资本正在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上、在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以及在人才的使用与管理上同国外大公司相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国有企业应更新观念,引进灵活的用人机制,制定和推进员工发展计划,建立必要的奖励措施和沟通与反馈机制,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才能和创造力,保证较高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