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现代农业在客观上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作用。本论文在阐释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涵义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整合发展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农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良好结合,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转化的途径之一,将为推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推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由之路,而农业旅游就是发展农业服务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时期,农业旅游是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服务业,能够与城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形成良好互动,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农村产业融合趋势,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业实现融合的条件、农业旅游的形成过程及存在意义,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乡村旅游加强质量建设、提升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进入红利时期。乡村旅游吉祥物IP是运用IP经济赋能乡村旅游产业的应用尝试,能够为乡村旅游产业实现长效发展助力。文章首先研究了文化IP与旅游业态融合现状,其次肯定了乡村旅游可以借助吉祥物来实现当地旅游品牌的塑造和产业链延伸,最后分析了吉祥物IP赋能乡村旅游产业需要历经从价值发现、价值形成到价值传播、价值认同四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更多依靠政府政策带动。从乡村整体发展的角度审视乡村旅游十余年的高速发展过程,过度旅游成为当前乡村社会面临的新问题,集中表现为政策文本的过度解读、外来资本的过度渗入、城市游客的过度消费和乡村旅游的过度融合。过度旅游威胁着乡村旅游资源、乡村乡土生态、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产业集群的持续性。面对乡村旅游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乡村社会应进行治理创新,通过构建乡村旅游的公共管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实施乡村旅游产业管理与乡村社区发展管理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构建乡村民众参与乡村旅游治理的创新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肇源县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均推动了肇源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产品同质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规划滞后以及旅游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位成为制约肇源发展乡村旅游的阻碍。因此,肇源县应持续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找准定位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规划推动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夯实发展乡村旅游的软硬件基础,力求实现肇源县乡村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在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发展有力的助推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产业组织模式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形式及选择,结合目前主要产业组织模式中政府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政府作用的现实路径,以期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及其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协同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旅游产业结构改革、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工作的实施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基于以上诸多原因,对实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阶段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策略建议。期望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两者均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尝试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产业组织研究领域,对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策略进行研究。构建了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制约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并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生态竞争策略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环节不容忽视。推进和提升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乡村旅游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提高认识,合力推进;要科学安排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投入;科学规划论证,确保乡村旅游项目和产业良性持续发展;要以城郊农村旅游品牌为重点,规划开发乡村旅游区域;要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示范景区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是深化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呼和浩特市农业形式多样,民族文化独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在当今形势下,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条件,又要了解发展的外部环境,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兴则乡村兴,湖南乡村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发展势头很好,但要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还需对发展现状保持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成都市“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乡村旅游由于其强劲的产业活力发展迅速,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也开始依据自身文化特点发展文创产业。崇州道明竹艺村作为近年来成都周边的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以“道明竹编”技艺为依托,着力文创与旅游融合发展道路,为地区经济与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主要针对其文创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7):113-1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乡村旅游的新模式逐渐广泛开来,促使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解决了我国剩余农村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广泛的收入,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和乡村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并探究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能够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周边产业的发展,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能够丰富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模式与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农村为活动场所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如何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进行创新,现已成为发展一个地区乡村旅游产业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的四大模块——产品模块、价格模块、渠道模块、促销模块进行了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乡村旅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昆明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昆明市的"农家乐",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成功的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乡村旅游也在全国各地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成为统筹城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昆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领先于全国的发展。然而,以口碑效应为主要传播特点的传统乡村旅游产业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散落在广大乡村的乡村旅游点具有极大的空间广度,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以自驾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客源对象的需要。因此,乡村旅游只有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才能成功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罗君名 《市场论坛》2020,(1):76-79,95
寻求一条既能立足于生态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又能反过来维护与提升生态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是当前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基于生态优势转化的发展优势,明确乡村旅游是环境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实施环境生态保护性开发的最佳产业,是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平台或方式,并基于其产业关联性肯定它的地区主导产业地位;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生态风险,全面地认识乡村旅游发展规律;通过研究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机制,认为需要通过外生引动、内生驱动、技术可行方式才能让该发展变成客观现实。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中新兴的旅游项目,并且发展迅速。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短缺和专业素质差的问题,因此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具体论述了几点解决方法,希望对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1)
台湾民宿产业带动了台湾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贵州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猛,可以借鉴台湾民宿产业的发展路径及模式,提升乡村旅游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