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这一时期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国的需求状况和国内的供给能力看,单独依靠国内市场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扩大至52%。因此,我国能源问题的终极解决离不开国际市场,未来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科学合理地在全球配置能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对大国竞争格局的必然选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风险叠加、传染途径更加复杂,供应链安全面临微观需求偏好转变、中观经济新业态新趋势、宏观地缘政治等多重新挑战。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有益于精简供应链工作流程、提升上下游合作水平、改进运营管理水平,为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奠定了技术支撑。本文在分析数字化对供应链安全的作用机制,总结我国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应依托头部企业,建设安全高效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增强一致行动力,建设多方协同的供应链治理体系;动员创新主体,强化供应链数字化的技术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民食物消费水平变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万江 《消费经济》2002,18(1):51-53
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上个世纪最后几十年里,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完全是由于改革开放,实行国富民强的重大国策所致,在系列重大政策中,最突出的是大力发展农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扩大农产品供给,同时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使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本文通过FAO关于国民食物平衡表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国民食物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变化。并对世界食物与营养摄入水平进行分析。力求从量化角度对我国国民食物消费水平变化进行国际比较,以期论证我国国民食物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魏浩  涂悦 《国际贸易》2023,(4):31-39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外贸新业态,也是推动进口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已经从宽松管理、试点探索、调整过渡、逐步推广等阶段发展到全面推进阶段。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发展存在监管制度和监管水平滞后、诚信体系和跨境支付系统不健全、跨境物流问题日益凸显、缺乏紧密的国际合作、专业人才和监管人才缺乏、货源供给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健全行业信用体系,提升跨境购物安全;推进物流技术革新,多元化跨境物流模式;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积极构建国际经贸新规则;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跨境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供应链管理,保障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超颖 《商业时代》2007,(2):70-70,7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的不足,新的教育服务贸易的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迅速发展。政府提供了支持合作办教育的大环境,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的教育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和国内新常态背景下,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大局,需要加快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主攻方向是加快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并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深化能源装备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市场向好向快稳步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高技术产业总体水平,增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经济发展安全的重要抓手。我国要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契机和转折点,将统筹产业链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安全与稳定贯穿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全过程和各领域,最终架构起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的高技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石油供给安全是确保国家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需要,进口量不断增加,石油供给安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国应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增加对外投资.积极开发新能源,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努力构建我国石油安全的有效屏障.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安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利用全球双边商品贸易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全球供应链格局新趋向和我国面临的供应链新特征。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呈“慢全球化”特征,并演化为四大供应链社团,我国代替日本成为供应链社团新核心。以印度为核心的供应链社团异军突起,引领了全球第四大供应链社团。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大,以美国为核心的供应链社团以及高技术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势尤为明显。我国的供应链资源调配力增速趋缓,其中,高技术产品供应链的资源调配力放缓最为明显;高技术产品供应链呈近岸化趋势,且断供风险有所提高;中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供应链维持远岸化态势,且断供风险持续下降。我国应以国际局域合作为依托,推动供应链全球化;以我国产业发展阶段为基础,推动供应链保稳工作;警惕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社团潜在阻断点危机及其外溢风险,加快构建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分级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对冲供应链风险。  相似文献   

10.
加快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价格稳定、市场稳定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威海市蔬菜自给率,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满足威海人民蔬菜消费的现实需求,是落实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沿海食品加工基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黄咏珊 《中国市场》2023,(14):184-187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使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大大增加。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强于预期,国民购买力恢复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预计全年销量会实现正增长。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企因供应链中断而临时停产的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从停产事件的现象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链中断的因素,并深入挖掘新能源车企供应链运作存在的风险体系。基于有关供应链中断的因素提出应对的机理和路径,立足中国国情与国际供应链发展趋势探索新时期供应链中断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加之粮食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政策托市的现象日益突出,且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依然突出,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粮食生产与需求、粮食国际贸易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近年来全球粮食贸易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中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度正在提高,且种子安全、耕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应对美国粮食霸权,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并不断优化粮食国际贸易,以确保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更好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作为全球拥有最为稳定、先进的农机流通体系的国家,近些年随着以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供应链问题使经销商积极创新农机设备的供给方式,该国农机市场的线上销售业务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呈现出稳步拓展的势头。线上主机销售虽然依然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一、资源安全含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得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从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讲,资源安全是资源供给与需求相互均衡的状态,资源安全既要保障资源稳定地供给,又要足量地满足资源需求,它是资源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一鸣 《全球化》2020,(3):5-10,132
新冠肺炎疫情产生两波冲击,第一波主要冲击中国经济;全球大流行后,对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形成第二波冲击。疫情不仅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中国和世界经济,而且带来全球生产体系停摆,要素流动阻断,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经济活动休克,全球经济将大概率陷入衰退,并对中国经济形成负反馈影响。我国应利用好两波冲击的时间差,将应对疫情的短期政策调整为中期的一揽子方案,政策重心也要从复工复产等供给端为主转向促进扩大国内需求等需求端政策为主。  相似文献   

16.
自贸试验区作为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载体,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既是国内大循环中推动市场规则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改革试验田,又是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参与国际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进程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存在较多现实约束问题。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加强大湾区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引领数字技术发展,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链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是篇大文章,是我国自明清以来的第一个全球化战略。能够提出这样的战略,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英国和美国完全不同,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通过中国来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参与并促进全球化进程,是为了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球化,不能将一带一路战略仅仅局限于我国一己的利益加以考量,我国实施全球化所选取的是包容、开放、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王道"。面对当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过剩环境,面对科技创新的平台期,我国进行商品与资本横向输出的空间十分有限。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与大环境,积极开拓新领域,在过剩环境中营造我国新的优势。我国不仅要发挥自身技术和产能优势,积极"走出去",而且要把握好自身庞大的市场优势,引导世界的方方面面"走进来"。而国家供应链作为我国全球化战略必不可少的支撑体系,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国家供应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当前,能够融入全球发展新理念、新思维,充分支撑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有序推进的国家供应链,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享共赢、安全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为规划和构建好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国家供应链体系,一要做好国家供应链战略布局,做好包括市场、资源、物流在内的整体布局,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前提;二要做好对市场资源、产能资源、企业资源、物流资源等的整合,提高各国在全球化中的便利化水平,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关键;三要确保供应链的共享性,借助这个供应链,既要输出我国的产能或产品,也要引进我国需要的产能或产品,这是国家供应链实施的基础;四要确保供应链能够创造新的价值,确保世界各国能够合作共赢,这是国家供应链实施的着眼点;五要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持续,建立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这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供应链与“双循环”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度揭示供应链促进“双循环”的形成机理,即通过锻造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供应链的柔性,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双循环”的互促协调;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优化国内大循环的质量,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堵点,进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供应链的新视角,通过供应链跨境协同将由需求侧、供给侧、供应链本身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有机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套、互促协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整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供应链视域提出助力“双循环”实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拥有资源配置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中心和数字金融航运中心等优势,在服务保障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部分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存在成本上升、过快“去工业化”、局部产能过剩等风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建议,长三角立足更好服务保障国家的战略高度,率先构建自立自强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协同保障体系,强化产业根基培育本土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范管控,统筹产业资本输出与产业链核心优势重构,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原因及积极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发展迅速,其主要动力是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不断增加,资源条件目益成熟。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了国民的消费需求;平衡三大旅游市场;更好的发展了入境旅游;增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减小了贸易摩擦。减缓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