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叉.本文采用1986-2008年的经济数据,试图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引致我国货币错配的原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弱化我国货币错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货币错配的内涵、衡量方法及程度评估、货币错配的成因、风险考察以及管理和控制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等五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货币错配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中“三元悖论”在我国最显著的表现是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的冲突。本文采用我国1986—2012年的外汇数据,对我国货币错配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错配规模在大幅增加,货币错配程度变得比较严重。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梅  王中昭 《商业时代》2011,(15):35-37
由于人民币从2005年至今缓慢升值,并且仍然面临继续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总资产负债比。因此不仅需要了解一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更需要了解各部门的货币错配程度,以及各部门间货币错配的传导机制和路径。本文建立各部门的资产负债交叉表,并且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上探究各部门间货币错配的程度、各部门对汇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错配在部门间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昕  郑耀群 《商场现代化》2006,(28):366-367
根据货币错配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除了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和改革结售汇制外,人民币成为世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伟  韩雪军 《商》2014,(41):178-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随着我国汇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这些外汇储备以及对外债务必将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资产净值。货币错配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热点,而货币错配的测度作为货币错配的研究核心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对中外学者所提出货币错配方法进行梳理,对货币错配测度方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曦文 《商》2013,(18):207-207
本文从货币供应量和需求的辩证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货币错配的严重现实,分析了货币流通存在的偏离实体经济的问题,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指出这种现状的严重状况,最后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错配风险根本原因在于汇率变动,本文基于风险规避的博弈分析表明:政府激励成本的加大可转嫁经济主体部分货币错配风险;相对稳定调控汇率下的风险规避方式倾向于抵补;通过调控本币与外币的利差、升贴水率和进口支出等措施减少债权型货币错配;升贴水率变动区间会影响货币错配形成和积累,本币利率波动轴心点和升贴水率临界点都是有效地弱化货币错配风险累积的重要分界点;抵补情况下经济主体对政府汇率政策反应是迟钝的,而对本币和外币利率波动及其利差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兴起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已取得良好效果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我国也应该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考察了我国货币错配现状并界定通货膨胀目标制内涵的基础上,从分析货币错配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内在机制这一视角,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地区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一期的资源错配会加剧当期的资源错配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数字金融对我国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改善效应,提高了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对东部地区、产能过剩较高、资源配置过度及较大规模的城市资源错配改善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并促进资本和劳动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藉此改善资源错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高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货币错配除了加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外,还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要高度重视货币错配问题,还要采取有效的手段积极控制货币错配问题,从而降低由其带来的风险性,进而维护国家货币的安全性和经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货币错配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是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的重要引致原因。本文主要从货币错配的产生原因、度量、影响及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梳理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汇率制度改革中的货币错配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汇率制度改革中的货币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问题,是一个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旦这些国家的汇率水平或(和)汇率制度发生变动便会立刻面对货币错配的问题,倘若解可能对国内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不利冲击和影响。我国正在积极的进行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社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然而金融错配所导致的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阻碍了企业的原始性创新活动。因此,科学地对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错配程度进行评价,准确分析金融错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错配程度进行测算,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我国金融错配程度的现状。然后,通过聚类分析对企业所选择的创新模式进行归类判断,并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金融错配程度与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通过回归结果发现金融错配的存在阻碍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已滞后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本文选取了美元等七种主要国际货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一国经济实力、汇率波动程度和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文章指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522家制造业上市企业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存在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当期和滞后1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短期信贷能力和总信贷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效应,且滞后1期的效应更为明显,但对长期信贷能力的影响不明显。由于我国企业存在大量的债务型货币错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给我国企业的融资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生产中心与国际货币体系相一致是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生产中心转移于货币体系错配的结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货币体系错配导致中国承担了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荣斌 《商业科技》2014,(9):158-159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大背景,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持续带动,对外贸易额度大幅度增加。货币兑换作为对外贸易重要程序之一,承担着诸多贸易可变因素带来的风险。人民币作为中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各方压力。为此,本文就浮动汇率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风险及其防范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