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越会计师是由高校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下,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毕业后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胜任会计工作,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业务能力与水平的实践型、应用型优秀人才。"卓越会计师"人才的培养模式重视职业素质、突出特色,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保障与评价以及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并通过学生选拔、优秀的师资团队的配置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构建。通过3-5年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具备"卓越会计师"的基本素质,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区域"中小微民营企业居多、需求结构呈现显著行业特点"的人才需求特征,按照"服务产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建设思路,利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小榄学院的产业学院平台,实施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对接、三进入、三分段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点阐述实施校企共培、半工半读、三分段"小微"订单班人才培养改革,建立基于镇区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荀启峰 《电子商务》2013,(10):74-75
参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根据盐城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理念、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本校计算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专业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优秀本科生组成卓越工程师班,采用"3+1"的培养模式。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专业课程培养结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突出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一般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保障和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高校在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理论教学资源和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对于提高会计师专业素质,推动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学交替"是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适应企业要求的有效途径。采取"工学交替"的教学形式,通过岗位认知、岗位体验、顶岗实习的过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构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助推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全方位培养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企业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的教育方式。本文从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现状入手,以淄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为例,通过"绿洲班"的实现,探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了校企合作,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个专业,关键在于"应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而言,由于其技能更多地体现于"软件能力",因此,在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更应突出体现"阶段性技能"的习成与递进,以最终实现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本文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以"应用能力"为核心,通过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及岗位能力的递进习成与培养进行初步探究,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提出了"三阶段技能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项目,其目的是促使院校追求教学模式改革和观念创新。目前,院校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院校区位限制了与企业对接与合作,经费不足、"卓越计划"缺少资金保证能力等难点,推动新院校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国家和政府应切实负起相关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功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高校应主动联合企业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卓越教育"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是以传统的"以理论主、以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会计人才实践能力较弱,信息化能力跟不上,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比较大的偏差。据此,基于我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账道会计班"的办学经验,前瞻性的提出"互联网+学徒制"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应用广泛,但在本科院校中并未广泛推广。文章依托"中交一公局卓越工程师定制班""中交三航局工程投资联合培养班""黄河路桥辉煌班"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出"订单班"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与实施方案,形成基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工作的双向互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剧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更加适合社区以及企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成为了每一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问题。为此,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下的"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订单培养班"合作模式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双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文章首先对"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以及特点两方面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班"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订单培养班"合作模式的路径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赖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关、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企业都需要大量应用型财会方面高级人才。而我国高校多数都有财会专业,但现在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财会专业人才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的财会人才,没有体现出实践技能强的特色,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我国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思考阐述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思考,希望为研究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药学专业是技术型专业,学院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医药企业、医院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医校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最终构建"校企合作医教协同"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药学专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改革的重点,而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引入"校内实训+企业工作室"的模式,则是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实践。针对学生学习意愿不足、教学内容比企业实践滞后、校内模拟实训平台缺乏灵活性等传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局限性,结合"校内实训+企业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出校企共建育人平台和项目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多样化"双师"团队的建设实现"校内实训+企业工作室"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店客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学习和掌握网店客服技能显得至关重要和迫切。电商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通过实践验证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校企合作中的"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网店客服》课程中三种具体的操作方式:广覆盖的售前客服技能训练、针对性的售后客服技能训练和综合性的客服岗位顶岗实习。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部全面推行“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传统的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离社会的发展需求渐远,因此本文所研究的IT“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着力培养一批具备“高端、应用、国际化”显著特征的IT专业人才。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总体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高素质IT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的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等,演绎推理出IT“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并通过TOPCARES-CDIO循环进行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广东白云学院"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突出了办学有特色、专业有特点、人才有特长,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工作提出的任务和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转型中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如何契合"大智移云区"的时代需求,做好会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是摆在高校和任课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大智移云区"时代对应用技术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切入点,以智能会计为核心,尝试构建"教学做创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大智移云区"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祝洪章 《北方经贸》2013,(4):178-179
探索金融学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对国内学者有关高校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相关研究和各国实践探索的树立,对以"卓越金融人才"为目标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加强卓越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为切实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