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凤阳阳 《商》2014,(1):353-353,349
近年来,在社会急速转型的背景之下,流浪儿童相关的社会性事件不断,流浪儿童这个特殊的边缘群体也日益受到更多关注。但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践及研究起步都较晚,理论研究尚不能满足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实践的要求,缺乏有效的福利框架指导。通过梳理我国流浪儿童福利框架,发掘现有成效及问题,为进一步思考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政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旭染 《商》2013,(24):372-372
关于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究竞如何,看其街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尤其是儿童所占比例的多少,是最明显的标志。我国至今仍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流浪儿童保护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流浪儿童的现状,论述政府和民间组织合力救助流浪儿童这一模式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商》2014,(1)
近年来,在社会急速转型的背景之下,流浪儿童相关的社会性事件不断,流浪儿童这个特殊的边缘群体也日益受到更多关注。但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践及研究起步都较晚,理论研究尚不能满足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实践的要求,缺乏有效的福利框架指导。通过梳理我国流浪儿童福利框架,发掘现有成效及问题,为进一步思考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政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流浪儿童的大量存在会给国家以及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流浪儿童的救助亟待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运用社会资本的相关内容阐述了社会资本建构在流浪儿童救助的作用,就如何增加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资本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泳燕 《品牌》2014,(8):194-194
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精神病人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然而,社会上很多人对精神病人缺乏理解和同情,并存在偏见与歧视,这使得一些病人康复后不能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本文探讨病情得以控制的精神病人融入社会的可能性和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事业是我国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转变也需要切实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真正体现"服务性政府"的应有之义。加强对当前流浪人员社会救助相关问题关注,更好地发挥救助事业对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流浪人员切身权益方面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精神病患者的数量已逾千万,且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精神病人,因为不具有正常人所具备的辨认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加之人们对精神病人的轻视,其生活状况堪忧。作为文明社会应当对精神病人加以关注和保护。而法律保护对于精神病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全面、专业的精神卫生法迟迟未能出台,致使很多地方现在仍不能保证精神病人基本的医疗条件,不能提供良好的社保体系,致使精神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弃置社会任其发展,或长期滞留精神病院,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和生产力的损失。本文力求从平等人…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李俊 《消费导刊》2014,(5):220-2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监护制度尚滞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不完善。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因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委托监护制度的不完善对流浪儿童保护工作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完善未成年人委托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庞艳华 《消费导刊》2014,(2):163-163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37亿,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但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并未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监护制度。现行民法中监护制度对象局限在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没有成年人判断能力衰退的明文立法。  相似文献   

10.
流浪乞讨不是一种新现象,不同时代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也有不同的方法。我国于2003年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人们对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有着不同的看法,如何进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因此,主要针对社会工作视角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占雄  贾珂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1):169-171
在现代社会,人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保障人权是所有法律制度面临的共同课题,行政法当然也不例外。法律的人文关怀品质便是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基础,谈一谈人文关怀在我国的行政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流浪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帮助这部分儿童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完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 ,是中国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 ,分析了流浪儿童的政府、社会群体以及个体三个重要支持系统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381号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并于8月1日施行,同时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废止。新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生活无着人员的流浪乞讨问题,极好地维护城市社会治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由于新制度在出台时比较仓促,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本文在充分肯定新制度进步意义的前提下,全面分析新制度实施以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解决城市救助管理工作存在难点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立流浪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帮助这部分儿童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完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是中国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分析了流浪儿童的政府、社会群体以及个体三个重要支持系统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晋颖 《商场现代化》2012,(21):291-292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变革过程中,社会制度、家庭经济、教育差距、等原因都使得流浪儿童这一群体日益突出,数量日渐攀升。2011年,由广大网民自发兴起的"微博打拐"活动将公众参与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成为了除政府、NGO组织以外的参与社会事件的重大参与力量,在救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主要以政府为主导,NGO组织参与项目开展,但是流浪儿童这以群体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往往会流落于社会街头,这样公民的力量变得不容忽视,但是如何合理调动公民积极性参与流浪儿童救助并保证救助安全将是需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16.
曾新 《中国科技财富》2010,(14):423-423,84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日趋明显,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大,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及电子智能化时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深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刑诉法增加强制医疗的启动制度,由于我国之前的法律并没有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启动程序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强制医疗制度实施的混乱无序,违法收治现象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及原因分析,新刑诉法条款解读,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强制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李刚 《商》2014,(3):182-183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以下简称强制医疗程序)纳入到司法审判程序当中,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个人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律程序具有间隔的作用,一旦进入该特别程序的通道,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行使应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本文将从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程序的监督的现行立法以及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检察机关监督强制医疗程序运行的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对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徐元 《市场周刊》2009,(12):77-80
从上个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只是在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对当今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知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也越来越呈现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