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至今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这场危机下,宏观审慎监管被重新得到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宏观监管体系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括,对近些年来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监管部门开始重新思考监管体系,以微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监管体系无法从全局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社会不得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作用。我国应在吸收借鉴危机教训和国际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统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枫蓉 《商》2013,(4):124-124
金融监管发展过程循环往复的原因就在于各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本国的监管体系,从注重安全到注重效率再到同时注重安全和效率为目标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事后监管的弊端。在“太大而不能倒”的监管哲学的指引下,美国金融体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创颇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将使得这一政策得以终结。本文以辩证的思维来考虑该政策的利弊,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认识到管理系统性风险及加强对金融集团监管的重要性。在总结对比金融集团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国政府在危机中对银行业发展及金融监管采取的改革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要建立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完善并表监管,有效利用资本充足率工具,协调运用宏、微观审慎监管工具,以加强金融集团监管,促进其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基于此,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借鉴国外监管改革经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制度框架,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健的重要举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在明晰宏观审慎的主要监管主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框架、制定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8.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分别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工具、宏观审慎监管中央行的地位和任务进行了分类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界普遍达成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最后探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雅玲 《中国市场》2014,(26):110-111
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现有的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雨 《致富时代》2011,(7):17-18
该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思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综述,以期能够让读者了解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动态和学科发展动向,并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经济金融危机的加剧与金融自由化推动监管理念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演进。建立全面的宏观审慎框架不仅是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吕铭 《商》2014,(2):133-133
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金融会计问题的宏观审慎监管工作。国际组织也随即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准则以及国际监管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的开展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被视为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金融会计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说,风险防范手段的缺失,宏观审慎监管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政策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峰 《北方经贸》2013,(12):121-12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由单个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清算蔓延为波及美国整个金融体系,进而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稳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积极进行补救与纾缓的同时,业界与学术界对此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达成的共识之一即是:注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强化宏观审慎监管要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主要向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不足。但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具有高流动性、高杠杆率、低监管和处置机制缺失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其存在诸多的风险隐患,影响我国金融稳定。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健康运行,我国需要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两个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周意杰 《商》2012,(17):122-122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在全球范围达成了共识,其中对顺周期风险和逆周期监管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信用评级机构由于在此次金融危机的扩大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广受诟病,而其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对于此类机构的监管与一般的金融机构监管并不相同,因此,本文试图梳理出信用评级机构的经济上的特质性,并对应提出对其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对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加大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特点及其政策框架的文献综述,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综述了学者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实施逆经济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共识.通过对2001-2009年国内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具有稳定的资本缓冲计提顺周期行为,但信贷活动并不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征,表明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政策总体上已经渐进有效.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进一步实施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协调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机制,抑制金融机构亲周期行为应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