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制度框架,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健的重要举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在明晰宏观审慎的主要监管主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框架、制定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监管部门开始重新思考监管体系,以微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监管体系无法从全局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国际社会不得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作用。我国应在吸收借鉴危机教训和国际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统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银行的主导作用,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对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加大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特点及其政策框架的文献综述,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综述了学者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至今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这场危机下,宏观审慎监管被重新得到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宏观监管体系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括,对近些年来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6.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基于此,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借鉴国外监管改革经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前,境外主要经济体如美英欧和以FSB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出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都把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积聚和监管套利的需要和必然反映。借鉴境外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最新制度安排和变革经验,我国应在结合影子银行体系自身运营特征的基础上,从影子银行的区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微观审慎监管安排的细化与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完善等方面,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使之与传统银行共生互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分别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工具、宏观审慎监管中央行的地位和任务进行了分类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9.
吴进鹏  杨建平 《商》2014,(11):178-178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世界贸易市场中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得某一国经济的发展对其他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最终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复苏政策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审视本国微观及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更关注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文章通过对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基本现状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已成趋势,我国随之也积极推动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工作。主要现状包括:(一)初步构建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一是初步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监测体系,建立系统性风险评估方法和控制框架,定期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统计体系,为系统性风险监测提供支持。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按照季度发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信息涵  相似文献   

11.
李雨 《致富时代》2011,(7):17-18
该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出发,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思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综述,以期能够让读者了解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动态和学科发展动向,并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界普遍达成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最后探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介绍了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意义,针对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问题,以及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危机后西方国家大刀阔斧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改革对于中国的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有极大借鉴意义,文章基于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主导者、各监管主体的联动机制以及实施程序三个方面细化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改变的必然选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与制约因素,基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视角,对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本文研究提出:应加快立法,确立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地位;明确主监管职能,实施功能监管;运用并表监管等工具,加强集团监管;重视内部控制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格“防火墙”和客户利益保护制度;强化有效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复合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吕铭 《商》2014,(2):133-133
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金融会计问题的宏观审慎监管工作。国际组织也随即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准则以及国际监管的必然要求,为了有效的开展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被视为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金融会计仍旧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说,风险防范手段的缺失,宏观审慎监管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政策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性的发展和社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中国式影子银行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风险,从而威胁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应健全金融立法,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刘卉 《中国物价》2013,(12):37-40
金融监管体系的演进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应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日益加快的金融创新步伐和金融行业变革,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视功能监管,改革金融监管模式,逐步向统一监管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