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6,(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国家先后推出一系列相关的区域发展政策,如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但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被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中,没有享受到国家重点开发所指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中部地区逐步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其他地区的快速发展,"中部塌陷"的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发展中部地区的计划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与我国对中部地区的区域政策相对缺失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中部地区仍迫切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应针对中部地区的特殊性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从而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更好地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使中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则是中部地区应该思考的问题。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品牌旅游资源值高、服务设施基础好,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部地区应采取树立“大旅游”思想,加强区域协作,并深挖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来发展中部地区旅游业,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敏 《商》2014,(14):145-1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是,随之出现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比例过高,中部地区所占比例较少。如何实现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的转移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我们应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加工贸易,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加强引进和培养加工贸易人才,积极做好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转移的承接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布局和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构建中部产业增长极为实现中原崛起开辟了新思路。促进中部地区优势产业成为增长点,有利于加速推动中部的工业化进程,提升中部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渐渐落伍,以至于有“中部塌陷”之说。导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很多,而开放度不够是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当前面临的开放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中部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富堂 《中国市场》2008,(27):26-28
在国家提出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空间新格局正在形成,城市化发展加速,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升级,中部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仍面临观念、结构、效益等问题,需要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中部地区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准确掌握了中部各地区的物流发展状况之后,对未来的中部地区物流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分析了中部地区对物流体系发展的整体要求.基于此,提出了中部地区商贸共同物流体系的概念,并指出中部地区构建共同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最后,就中部地区如何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双胜 《商场现代化》2006,(17):198-199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部地区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自己的发展,必须选准突破口。本文认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中部崛起的关键,并提出了中部地区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强调要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10省总人口5.04亿,约占全国的39%。中部地区的发展有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但中部地区又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2003年中部10省区人均GDP为814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5%,只相当于东部9省市平均水平的47%。中部地区又是我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10.
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近几年,中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快速地发展,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2.53%,高于全国经济增长水平。然而,中部地区经济底子薄,基数小,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三次产业结构“三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及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呈不断下降趋势,2005年中部地区GDP总量为37046.51亿元,对全国GDP的贡献仅为20.32%。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差额与1990年相比扩大了6倍…  相似文献   

11.
杨洪刚 《商场现代化》2014,(24):111-111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那些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在中部地区发展中得到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机市场》2012,(9):4
8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 10号)印发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此次《意见》的印发,为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的物流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后,中部各省积极响应,围绕国家物流发展的主线路,根据各省自身条件,制订出了相应的发展计划。为推进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全面分析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剖析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辨机会和威胁,对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的创业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发展创业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创业型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中部地区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中部地区发展创业型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并基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基础及发展趋势分别从创新要素角度和创新产业角度探讨了该地区创业者创业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颁布实施,中部6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比2010年和2005年中部6省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发现江西工业经济在中部地区占据的份量正在增加,和其他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缩小。在归纳和总结中部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指出了江西工业经济在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快江西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经界(学术)》2005,(9):126-1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在长沙主持召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温家宝强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特点,以新的思路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中部崛起的现实选择.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界定入手,在具体分析影响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产业布局、服务业内部结构、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胡俊超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其实,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具有潜在优势,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因此必须基于地区经济协调来发展中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9.
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实现中部崛起,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但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认识偏差,体制障碍等问题,因此,本文就加速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部地区的金融现状出发,结合历年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的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中部崛起必须依靠金融的推动力,金融发展需要与经济增长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