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思卓 《新财富》2013,(9):118-121
并购套利策略最主要的操作手法是买入被收购方股票,同时卖空收购方股票。其获利来源是收购方股价与被收购方股价之间的价差。并购价差缩小,对冲基金经理将从中获利;并购价差扩大,将发生亏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并购重组过程中业绩承诺未达标现象频发,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究了业绩承诺与高管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未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并购当年更容易发生减持,且减持后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更差,验证了业绩承诺的套利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套利程度在非国有企业更明显,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更多的分析师关注和并购问询可以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签订业绩承诺抬高股价从而减持套利的程度。文章不仅为理解业绩承诺协议的套利动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也对完善业绩承诺协议相关制度、预防潜在内幕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秩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强自身竞争力,一时之间并购盛行。但是由于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属性,使其在组织架构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与传统企业之间都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并购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介绍了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种类及特点,并且以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为案例,对其并购动因及效益分析,旨在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美国、日本等央行的利率均接近于零,欧洲(包括英国)等央行的利率亦低于我国,使得跨境套利交易盛行。另外,我国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协调推进跨境人民币流动  相似文献   

5.
国债期货的主要操作策略之一是套利策略,而国债期货的套利策略又可分为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两种。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推导出了适合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现金流期现套利模型和均衡价差跨期套利模型。随后基于我国于2013年9月6日重启国债期货上市交易以来的日度数据,对上述模型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债期货套利策略均能获得可观的正收益,套利策略在我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张辉 《商业会计》2011,(25):43-45
有效的套利机制将保证股指期货的价格合理形成。期现套利是使期货与现货联动的最有效手段,拥有顺畅的套利机制的市场运行健康。本文分析了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期现套利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曦红 《商业时代》2012,(17):66-67
运用ETF套利既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渠道,也是市场完善价格发现功能的重要途径。运用ETF进行套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ETF在一、二级市场上的价差进行套利;二是利用ETF与中国市场上现有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套利。在股指期货上市后,本文通过较为充分的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发现,在我国运用这两种方式进行ETF套利仍然存在较大空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得到了方式二进行套利时的资产配置比例,对于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战略并购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是以国家和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大于各自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为目的,包含并前规划、并购交易、并后整合全过程,通过协同效应(学习效应、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实现最终目标的并购.战略并购的动因包含引致性动因(共享资源和分散风险的诱导)和驱致性动因(国家和政府的驱动)两种.根据战略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社会影响力和技术能力的不同,企业战略并购可分为“高攀”型战略并购、“对等”型战略并购、“整合”型战略并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熊丹  李彤 《商业时代》2015,(3):35-36
本文对我国存在的虚假贸易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虚假贸易产生的原因是汇差套利、息差套利等套利动机的驱使,是企业、银行、政府各方逐利和监管缺失助长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跨国并购盛行与中国企业并购绩效低下的背景下,区位选择作为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重要构成,探讨影响并购区位选择的因素,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本文从并购动机出发,分析寻求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战略资产三种并购动机的特征,将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细分为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丰裕度、战略资产可用性三个指标,并据以研究跨境并购动机对选址的影响。得出结论:寻求资源型并购动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所需自然资源丰裕度高的国家;寻求市场型并购动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政治稳定、市场规模大的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寻求战略资产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技术发达且愿意与中国分享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一项重要的资本运营方式,是企业实现迅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对于企业并购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常用的并购价值评价方法无法完整地评估并购价值,因此,引入实物期权概念对企业并购价值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整的并购价值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诺西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业务案一度成为国内反垄断界的"标本"和国内"华为们"的悲情焦点。"标本"和"悲情"的两面性源于华为-诺西-摩托罗拉三者并购博弈中华为独占机制的有效性和并购边界选择的一般性。在案例基础上,探讨了法律机制有效性的条件、联盟中战略机制的运用以及跨国并购边界如何确定三个问题。从独占机制角度发展了并购边界选择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并购与联盟的选择具有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依据近10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总结了其在数量规模、并购对象、并购行业、并购来源等方面的特征,在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前景之后,从观念、政策、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标企业选择是并购成功的前提条件,并购谈判、实施是并购的核心,并购整合结果是衡量并购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并购双方利益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企业交易价格的确定问题。并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因素不同,并购交易的价格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的并购向来以其规模、影响巨大而备受瞩目,尤其跨国界、跨行业兼并、收购的涌现。规模经济性是银行并购的重要动因,而这一动因源于其自身具有的先天条件。资金实力薄弱、竞争力小的我国银行业在这一趋势和效应下,寻求战略联盟、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推动并购重组将是其重要抉择。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数量和规模呈现显著增长.海外并购不同于本土并购,企业在"走出去"时要面临文化距离上的挑战.那么,文化距离对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价值创造存在何种影响,该问题是财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交叉研究的领域.本文以1995—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221起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系统分析与检验了文化距离对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并购目标所在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大,海外并购为中国上市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就越低;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文化距离影响价值创造存在完全的生产效率路径,部分的研发产出路径和部分的税收路径.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如果上市公司聘请了海外背景高管、有成功进行海外并购的经验以及同行业并购,则能减轻文化距离对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结论打开了文化距离影响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黑箱",并从实证上给出缓解文化距离负面影响的应对机制,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如何应对文化距离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购并后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上市公司并购是当今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但重组效果并不很乐观,针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普遍存在的问题——忽视或淡化重组后的整合,即对重组后的资源、制度、企业文化三方面整合进行探讨,重组后的整合工作要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49起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和52起国内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外资并购和国内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外资并购公司股东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要大于国内并购公司股东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尤其在并购公告前后的几个短期累积区间内,外资并购的累积超额收益(CAR)要显著高于国内并购。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当时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不够成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步伐缓慢。最近,国家在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必将推动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进程。然而,在看到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给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的同时,还应注意外资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胥朝阳 《商业研究》2005,(10):70-73
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深入和各种风险因素的积聚,企业并购风险也逐步生成。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目标、并购风险管理活动和并购风险管理手段等要素构成了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框架。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应以制定并购战略、识别并购风险、测量并购风险和防范并购风险为主线,以并购风险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适宜的风险文化和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