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代西方思想家,包括十七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和19世纪资本主义法治的理论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法治原则问题,促进了法治的形成与发展、该文分别介绍了三种法治观:自由法治,英国法治的特点是与个人自由相联;积极法治,其特点是将自由从客观的自然要求变为人的主动追求,将自由从消极自由发展为积极自由,使国家从一个消极的守夜人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形式法治国理论,特色:其一,皆强调使用法律作为约束国家权力的工具。其二,权力分立原则的确立。其三,思想渊源问题:美国宪政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湘伟  徐赛桃 《华商》2008,(10):61-62
在依法治国、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当代中国,尽快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加强新闻法治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我国新闻立法应坚持党对新闻工作政治领导原则、坚持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并重原则、坚持保障公众知情权原则,并着重处理好政府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社会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合法采访权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关系、新闻职业道德与司法公正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古典自然法是西方现代法治的思想源泉,以霍布斯、洛克等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倡导的自由平等正义观念为西方现代法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西方现代政治法律文化的大厦提供了理论基石。现今,在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我们应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科学借鉴古典自然法的平等正义观念,这对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工作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对公民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知情权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网络交易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交易方式,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这极易导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经营者出于某种目的不提供或不完整提供信息,那么在线消费者的知情权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应当区别对待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知情权,从法治的角度上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措施及理论。保护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加大对网络虚假广告的治理力度、规定电子商务商家的工商登记制度、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商》2015,(33)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理论经历了三次大变迁,早期西方思想家将其视为独立于自然状态的社会,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将其独立出政治国家,而自葛兰西以后,市民社会开始逐步脱离出政治国家与经济社会而呈现出非官方公域这一状态。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以葛兰西,尤其是以哈贝马斯的理论为基础,更加注重志愿性社团这一市民社会的主体。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克服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的内在悖论,也可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6.
王艳 《商》2014,(15):112-113
诚信原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之一,也是社会个体之间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诚信建设则是则是建设法治国家应有之义务。本文就试图从诚信与法治的视角分析我国诚信法治建设。本文从我国的诚信现状、我国传统道德伦理领域、西方思想领域以及现代法治社会对诚信概念的浅析、诚信与法治之间复杂而又简单的关系、诚信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价值;我国诚信法治国家的建立提出完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代西方法治历史的回顾,指出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的变迁及两者逐步走向统一和整合是西方法治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在建设法治化的进程中,也应吸取西方的经验与教训,注重人权保障并认真对待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1999年依法治国入宪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进入21世纪,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已提出“法治”世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法治”思想是西方人提出,中国古代无“法治”思想。笔者认为,古代法治思想,东西方在同一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起源于并盛行于西方的诉讼保险制度是一种通过社会化方式最大限度地分散诉讼风险的诉讼法律制度。支撑诉讼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主要包括接近正义理论、法治国家理论、诉权保护理论、诉讼保险风险理论、诉讼费用可预测理论、诉讼保险市场供需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分权制衡理论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也被很多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分权制衡学说的产生从最根本上是社会生产进步在社会文化和思想领域衍生的必然结果,同时,该学说也是作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集权统治的一种思想武器而存在.而分权制衡理论在我国的引入和运用,也对促进我国的政治和法治实践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志荣 《商业研究》2006,(7):125-127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国家本位观”与“纳税人本位观”以及“人治”观与“法治”观的差异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在构建成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下,借鉴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应确立以“社会公众的税收”理念为灵魂,以“保护纳税人权利、服务纳税人”和“税收法治”的理念为本质特征的我国自己的“公共税收”治税理念。  相似文献   

12.
法律,从时间上讲,古今是不同的;从空间上讲,中西是不同的,西方各国也是不同的。今天的法治不是西方的特产,而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过分强调中西法治的差异是不明智的。近现代中国法治的"西化"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即使接受"西化",并不意味着丧失自己的特性,因为每个人或国家的特性是与生俱来、无法抹除的。中国法治面临的问题不是"西化",而是不够"西化"——传统回不去,又不甘心"西化"酿成了中国法治的"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城市发展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是法治建设创新之地,在国家法治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城市法治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研究武汉市1976年至1997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此段时期,武汉市不断探索,突破僵化,创新体制,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健全公司股东知情权制度是保障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根本途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股东知情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平衡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是股东知情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理念,获得公司运营、决策、管理信息是股东知情权制度实现的内容要求.在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立法理念变迁、股东平等原则对股份平等原则修正前提下,充实股东知情权内容,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不仅符合中国实际,而且顺乎公司法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5.
代明 《财贸经济》1993,(5):51-53
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比较利益学说;因为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强国还是弱国,都从该学说中看到了开展国际贸易的好处。那么,我们是否也能从该学说中看到所有国家从事跨国生产的好处呢?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开展国际贸易会带来好处?西方古典经济学及继承古典经济学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主张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其  相似文献   

16.
罗海盛 《现代商业》2007,(18):134-136
健全公司股东知情权制度是保障公司股东知情权实现的根本途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股东知情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平衡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是股东知情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理念,获得公司运营、决策、管理信息是股东知情权制度实现的内容要求。在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立法理念变迁、股东平等原则对股份平等原则修正前提下,充实股东知情权内容,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不仅符合中国实际,而且顺乎公司法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7.
艾英明 《商》2014,(44):123-12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在这些国家内部对其本国的发展模式开始了伟大的探索。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和改进西方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对本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发扬光大。本文对非西方发展理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比较详细的阐述了西方发展理论与非西方发展理论的关系、非西方发展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都加强了对法治的建设力度,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经济问题已成为现如今的一大趋势,会计法制也成为当今的建设重点。当前,法务会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体系不健全,理论发展不完善,法务会计相关制度不完备,缺乏法务会计工作规范和执业准则,法务会计人才匮乏。促进我国法务会计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建立法务会计资格认证体系,加大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力度,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发展法务会计所得出的经验及成果,发展我国法务会计。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7)
<正>经济学基础我们首先完全理论接触经济理论的必经之路,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深入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必须科学严谨有持续性,要从经济规律的自然发展上系统性的认知,结合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研究西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把握西方社会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的特点,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西方国家经济模式是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架构的,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  相似文献   

20.
蒋瑜  赵政 《商场现代化》2012,(21):248-249
<正>一、核心概念1.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由"civil society"转译而来,是西方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话语,其概念源远流长,伴随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几经变迁。古希罗时期,公民社会指这一时期所特有的城邦文明国家。17、18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家为反对专制王权从个人权利角度来界定,认为公民社会是外在于国家的社会组织,并以政治自由作为其主旨。19世纪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普遍胜利,在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空前发展的条件下,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黑格尔第一次将公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中剥离出来,开创了现代意义的公民社会观。马克思揭示了公民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