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脆弱区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是长期被关注的议题,在生态脆弱区中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城镇本身的发展,更在于为生态脆弱区找到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实践表明,在生态脆弱区中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而生态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电子商务为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2.
吕君  向秋兰 《商业时代》2012,(21):111-113
本文从产业组织角度入手,探讨了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产业组织优化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循环产业集群由于其综合效益显著,竞争优势明显而成为生态脆弱区、经济资源、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的最优产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汀  贾彦松 《商业时代》2013,(15):21-23
生态脆弱旅游地区的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政府、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地企业三方视角出发,构建生态脆弱旅游地区生态保护行为的三方动态博弈分析模型,根据动态博弈模型计算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均衡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生态脆弱地区的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不少城镇的大气、水、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剧。农业环境是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也是生态脆弱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5.
贫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伴相生,在我国西部地区表现明显,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和贫困问题尤其严重。塔里木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贫乏的自然资源使得当地的居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资源利用率低,贫困发生率高。当地政府应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良循环;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反贫困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合理地选择开发模式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潜力,才能摆脱贫困,走上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文明和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联系?孙桢在生态沙龙上"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演讲中,抛出这样的问题。孙桢说,在研究气候变化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国家把气候变化问题跟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岩 《商场现代化》2012,(20):380-382
通过对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根据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特征及要求,归纳总结现代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需遵从的原则,从而达到促进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朝更加专业、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地处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青海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生态环境脆弱、增长乏力以及资源限制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青海省1990年~2014年三类生态环境损失、工业总产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数据为依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分析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省份青海省生态环境损失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基础性原因,并且环境污染状况随经济增长仍有扩大的趋势,至今尚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和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联系?孙桢在生态沙龙上“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演讲中,抛出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继和平与发展之后又一个让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2011年12月国家出台了针对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其中对于经济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重视尤为引人关注。经济欠发达资源富集区通常具有经济落后、资源丰富、环境敏感、生态脆弱以及人们致富迫切等特点,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上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经济欠发达—贫困—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再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等日益加剧,旅游业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最为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研究业已成为国际旅游科学研究的新热点。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缓解与适应研究、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与展望,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提升生态旅游区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临安生市态旅游区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评价、环境行为这四个维度进行调查评价。发现临安当地居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偏低,环境态度立场鲜明,但对发展和环保间关系(环境评价)的认识不够深入。环境行为与环境态度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状,使得居民总体的环境意识偏低,需要加强教育、加强执法力度等来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环境权利是指世代居住在环境区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环境资源的经济性习惯权益。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客体和内容被限制的自然资源利用权利。先后从概念、性质、法律关系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论述传统环境权利,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环境区居民应当享有并应得到尊重的传统环境资源利用权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由于我国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先天脆弱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人口过度增长、发展模式和某些政策不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我们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生态与环境问题表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区域性、复合性和长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敏感区由于受到自身地理位置特别、生态环境脆弱不稳定等因素限制,容易造成生态植被和绿化面积减少、人为破坏严重以及缺乏完善的环境保障体系等多个生态经济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经济建设措施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城市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经济建设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十分严重。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敏感区由于受到自身地理位置特别、生态环境脆弱不稳定等因素限制,容易造成生态植被和绿化面积减少、人为破坏严重以及缺乏完善的环境保障体系等多个生态经济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经济建设措施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城市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经济建设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上围绕能源资源安全、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越来越强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安徽省面临资源约束趋紧。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该省提出了生态强省建设,以期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9)
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地区,我们亟需把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地区的群体转移出来,使生态贫困地区的生态、经济得到平衡发展,所以生态移民就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其中生态移民的城镇化是指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移民的可持续性需要移民后城镇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措施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贫困与环境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却因发展这个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贫困地区往往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大多数贫困人口正承受着由生态环境破坏而引发的对身体健康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