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我主要对社会上流传的两种观点,谈一点想法。一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医疗改革总体上是不成功的,我觉得对这个判断需要商榷。再就是认为医改总体不成功, 是因为走了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我感到这个观点过于笼统,需要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9月7日,我的《自主品牌反思需要批判精神》一文刊出后.不少人赞同我的观点.但也有人认为还是要看到自主品牌总体是进步的,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政策市场原因。言外之意.用批判去反思没必要。  相似文献   

3.
陈国权 《中国报业》2012,(11):53-55
报纸是否消亡 关于“报纸会不会消亡”话题的讨论及观点列举起来汗牛充栋,一百页都写不完一看过那么多的观点,我甚至产生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为什么要讨论报纸会小会消亡这个问题,如果一个物种当它需要拯救的时候,也就是说明这个物种小够成功,  相似文献   

4.
资本的冬天     
我曾经写了—篇《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市场不会冻结》。今天,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我认为总体来说,未来12个月内市场上将会完成的融资交易同过去12个月相比,或许会有放缓,但是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但是投资人的构成会有显著的变化,那些投资圈大名鼎鼎、把中国摸得底儿吊的“熟甜’会变得帕金森一样出手迟缓,  相似文献   

5.
“北京没有总经销”,对于熟悉或不熟悉北京市场的所有人来讲,这个观点或许都令人感到不解,但事实的确如此。北京市场没有足够优秀的总经销,或者说缺乏具备操控全盘市场能力的总经销,这是北京市场与其他市场最大的不同。有些厂家总认为,招个实力大的商家做总经销市场成功概率会更大,但是这个想法在北京市场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有人说国内网站将大批倒闭,我认为要谈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一个大前提,就是真正网络热潮还没有到来,但是现在有些人却认为它已经过去了,成不同意这个观点,说网络经济的高潮也好,前兆也好,其实都还没有到来,这是我与别人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网络经济为什么还没有到来?因为要衡量一种经济是否到来,不应该以炒作为标准。这得首先看我们国家是否已  相似文献   

7.
杨元庆 《商界》2010,(4):138-139
联想并购IBMPC业务,是机会还是陷阱,是成功还是失败?也许今天做盖棺定论还是太早了,由我来做这个结论也不太合适,因为我是这个交易的始作俑者,坚定的拥护者,也是执行者。但是,可能大家会想知道我这个执行者的感受和体会,我可以谈谈这个。  相似文献   

8.
任何企业都要面对由小以大的问题,大了以后怎么发展,基本的路子有两条:一条是多元化,一条是专业化。有人说多元化是个陷阱,中国很多企业都掉进了这个陷阱,当年的巨人集团就是最实出的例子。这种观点有片面性-多元化不是不可以搞,而是要注意它的前提:一是企业的主业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程度,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无懈可击;二是有相当多的剩余资本;三是进入的领域必是优势所在。从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我认为企业要成功实施多元化战略,除了人力这个关键因素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总体来说,20多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这集中体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普遍下降,为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汪洋 《市场周刊》2004,(43):44-44
今年1月18日,我应邀作客新华网,就“细节决定成败”与网友进行交流。很多网友谈到“战略”问题,认为是战略决定命运。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战略一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其目标之一为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被形象化为“市场换技术”。现在有人说这是一个失败的政策。我认为是个成功的政策,只是需要随机应变,因时因地而异。“市场换技术”只是个形象的比喻,无非是欢迎外国企业带着技术来华投资,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是无法把握的,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水有源、树有根,任何事都是有因有果,有起原有走向,其内部客观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未来一定是可预见的。只不过很多人忽略了一些要素,对事情的起源没看到或没看懂,对过程又缺乏认识,当然就认为未来是不可预知的。  相似文献   

13.
慕懿  刘洋 《消费导刊》2011,(8):21-21,25
2011年4月,济南菜农韩进的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开始对“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要解决这个怪圈,责任需要落到政府的肩上。但是,本文提出的观点却相反:作者认为,问题的主要解决人不应该是政府,如果大量的经济问题都要由政府去解决将直接增加政府的负担,效果或许会大打折扣。相反,这个问题的解决要靠市场、靠菜农自身。通过建立农业协会,重走集体化道路最后运用市场的手段将是最好解决的途经。  相似文献   

14.
报业新论     
本期报业新论,我们刊发5篇来稿。陈国权撰写的《报纸网站不要融合——我的反媒介融合观》,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观点完全不同的个人见解。他认为,报纸网站之所以鲜有成功的案例,根源在于强调网站与报纸的融合,但事实上办新媒体需要新思维,不跳出传统报纸的思维方式永远办不好网站。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我曾经撰文指出,中国传媒业面临着“拐点”。我的观点虽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做支撑,但当时还是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认为中国传媒业一片欣欣向荣,何来“拐点”之虞?!而现在,当这个“拐点”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突然”出现的时候,业界则又是一片悲观之声,认为传统媒介(尤其是报业)发展的衰退期来临了。其实,这种观点同样是我坚决不能同意的。我认为,中国的媒介业(包括报业)在此番“涅磐”式的洗礼之后,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陆昊 《WTO经济导刊》2003,(10):36-41
我强调北京的要素条件和市场条件,想说明几个观点。在现代经济发展情况下,在封闭的经济圈内,要素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流动的,比如说,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有最好的项目,它会缺乏资金供给,但北京不缺。当然,人才现在还不能做到完全的流动,因为他跟城市总体环境有关,但是相当一部分要素条件是可以流动的。但是,我有一个看法,市场条件却不能简单地在不同地区加以平移,或者市场条件不能在不同的地区加以复制。因此我认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经济总量、要素和市场的条件都应该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当然我承认,北京的经济发展就要素条件而言,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地采取市场化的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关于洗脑广告的争论一直存在于部分4A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的争论里。4A广告公司认为广告要为品牌形象负责,本土广告公司认为有效就是硬道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种观点。笔者认为两个观点其实没有冲突,只不过都只局限于广告表现的表象,如果了解品牌的社交功能和阶段性任务,就能够理解双方的观点了。品牌的社交功能,就是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是要体现我的社会身份或审美趣味的,品牌是要拿来社交分享的。比如一款运动鞋,商务人士、创作者、时尚人士、街头运动爱好者、学生族等对品牌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除了鞋子的功能要求外,品牌的社交认同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创业家》2011,(8):59-59
在专注和开放的基础上,商业模式是水到渠成的。优酷已经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三家创业公司,我对创业有非常浓厚的情结,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专注和开放推动中国模式创新。其实我对创新跟模式方面谈得比较少,因为希望更多精力谈一些关于用户、产品、业务方面的,这些做得好了,模式是水到渠成的。但是资本界对模式的故事比较喜欢听,人人网CE0陈一舟说,人人网就是中国的Facebook。我非常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尤其在互联网领域,往往是看国外的模式,考虑怎么拷贝,我认为,如果光靠拷贝肯定不能成功,一定要超越美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积极的心态,迅速的行动,是Sales成功的关键。被拒绝后,我会想“很好,这个人不是我的客户,我又节约了时间,赶紧寻找有需要的客户吧。”  相似文献   

20.
孔子:我想请教,您觉得《尚书》里说的“作之君,作之师”,这个看法有道理吗?我当年是很欣赏这个观点的。君王不做百姓的伟大导师,谁还有资格?君王、总统、主席,本来就是政治职位,对学生做点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应该,而且责无旁贷。当君王的,当然要做百姓的父母、导师、统帅、舵手、领袖。同样,做父母官的也有义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过,我也朦胧地感觉到,这样的观点似乎在今天有些不合时宜。很想听听您的高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