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原料粉体的细度,但粉碎后仍然有部分活性成分没有从被粉碎物料中释放出来。因此,本实验以葡萄籽为原料,研究了果胶酶对葡萄籽超微粉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组在粉碎过程有效增加了总酚的含量,增强了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宜的葡萄籽粉碎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藤椒和一级成品菜籽油为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食用调味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六成熟藤椒使用量与原油的比例为1∶2.4(W∶W),鲜藤椒投入温度为160℃原油中浸提3 h,浸提过程不需要保温。  相似文献   

3.
藤椒风味猪皮香肠是以猪肉为主料,添加猪皮和藤椒香料的一种新口味食品。通过对藤椒猪皮香肠配方的研究,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确认藤椒猪皮香肠的配方为:当猪瘦肉与肥肉比例为49∶21、藤椒调味油和猪皮的添加量分别为0.1%和15%时,做出的藤椒猪皮香肠口感爽脆,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4.
其它     
超微粉碎技术及产品 粉末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料产业,几乎所有的现代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都源于粉末制备技术的进步。粉末材料包括:无机盐类粉末、医药粉末、冶金粉末、颜料染料粉末、填料粉末、信息记录载体、电子材料粉末及陶瓷粉末等。超细粉末是粉末工业的发展方向,超细粉末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气调贮藏环境条件下藤椒感官品质的变化情况,研究(2±1)℃贮藏温度和气调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藤椒的色泽、气味、滋味、油腺和新鲜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2±1)℃、相对湿度90%~95%,5%O_2+5%CO_2条件下,贮藏5 d内,感官几乎无变化,贮藏6 d藤椒油开始发黑,色泽有发黄变黑现象,新鲜度逐步开始下降,气味、滋味开始减弱。第10 d普遍出现发黑现象。第15 d全部出现发黑现象,完全失去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皮为原料,对番茄纤维粉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利用生物酶法及超微粉碎技术制备速溶番茄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番茄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0.7%,料液比1∶20,酶解温度70℃,pH 7,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番茄粉提取率可达74.32%。制得的番茄粉持水力和膨胀性分别为1.307 8 g·g-1和4.467 5 mL·g-1,速溶性较好,色泽呈微红色,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原料、大曲和酿造工艺是影响成品酒的3个重要因素。其中大曲是酱香香气物质及香气前驱物质的重要载体,并提供菌源;酿造工艺对酒中酱香风味的形成也有一定贡献。本文论述了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原料、微生物和酿造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采用的酿造工艺和操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优质酱香酒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感官评价确定液氮速冻藤椒代替鲜藤椒的改良配方。结果表明:速冻藤椒在1 a的冻藏期内,均可用于藤椒油生产,新配方保持藤椒油色泽金黄透明、口味清爽、麻香浓郁的特点,藤椒油1个月左右的季节性生产模式可调整为全年均衡生产模式,经生产企业初步预算配方改良后将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用工成本,降幅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通用型超微粉碎设备JTM微粉碎机填补了国内将物料球状化微粉碎的空白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JTM微粉碎机,在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基础上,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通过了浙江省级火炬计划项目验收。专家认为该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将物料球状化微粉碎的空白,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各行业对超细粉末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加工超细粉末的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内生产的机械式粉碎机普遍存在粉碎原理单一,主要靠转子的叶子(锤片、棒肖)棱角的冲击和叶片与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罗汉果为原料,对罗汉果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罗汉果原料进行粉碎、投料、提取、离心、微滤、膜浓缩、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及包装等工序,生产出罗汉果固体饮料。以罗汉果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对提取工序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浸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水比为1:20(kg·L~(-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30 min,此条件下,罗汉果提取物得率达20.4%。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利用溶剂法提取黄刺玫籽油,考察不同有机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粉碎度对黄刺玫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石油醚作为浸提剂,粉碎度为60目,料液比1∶8(W∶V),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6.76%±0.15%。该方法操作简便,为进一步研究黄刺玫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仙人掌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实验以米邦塔仙人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时为仙人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化工科技市场》2002,25(11):37-38
Hoseo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溅射高温分解法使用CuCl2溶液作为原料制得了粒子尺寸小于1um且具有单一粒径分布的精细氧化铜粉末,研究了反应温度、溶液和空气的喷射速度、喷嘴口的尺寸,原料溶液的浓度等因素对制得粉末性能的影响,所得粉末的结构随反应温度的增大而趋于紧密,而与原料溶液中铜的浓度无关,原料溶液中铜的浓度为30g/l时,所得粉末的粒子尺寸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原料溶液铜浓度的增大,粉末的粒子尺寸相应增大而粉末表面趋于多孔状结构,当原料溶液中铜的浓度大于100g/l时,所得产物均为CuCl粉末,且与反应温度无关,当原料溶液中铜的浓度小于30g/l,且反应温度高于900摄氏度时,所得产物主要是CuO,随溶液喷射速度的增大,粉末的表面趋于多孔化,随喷嘴口尺寸的增大,粉末的粒子尺寸有所增大,且粉末表面呈现相当严重的混乱状态,随喷嘴处空气压力的增加,所得粉末粒子尺寸变小,且粒子尺寸的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技术在果蔬制粉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果蔬含水率高,采摘后加工不当或不足容易出现腐败、营养流失问题。传统果蔬加工处理技术如罐藏、干制等虽可延长产品贮藏期,但存在加工过程营养价值低、产品利用率不高等缺点。利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解决果蔬加工问题,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点。本文介绍一种高新技术超微粉碎技术,通过分析果蔬产品应用现状,超微粉碎技术对果蔬产品持水性和自由基清除方面有一定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5.
超微粉碎是指将物料粉碎至10~25μm的过程,其粉碎程度比一般粉体更高,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表面积,尤其是在生物利用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超微粉碎使得颗粒尺寸更小,食品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功能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在各类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研究也主要针对食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现代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往普通的粉碎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的需要,于是超微粉碎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食品工业是超微粉碎技术应用的一大领域,作为一种新型食品高新技术加工方法,它已运用于许多食品的加工中。日本、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果味凉茶、冻干水果粉、超低温速冻龟鳖粉等等,都是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而成的。国内20世纪80年代就将此技术应用于花粉破壁,随后,一些口感好、营养配比合理、易消化吸收的功能食品便应运而生。1超微粉体的化学性质超微粉碎一般是指将3毫米以上的物料颗粒粉碎至10~25微米以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超微粉碎设备——MTM冲击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日前,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与德国霍伯尔工程公司技术合作共同开发成功的新一代超微粉碎设备--MTM冲击磨列入了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超微粉碎设备——MTM 冲击磨国家重点高新技术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这是一种具有多种粉碎结构之间能快速切换、具有一定防爆结构的新型超微粉碎设备。专家认为,该产品原理先进,设计有5种不同结构的转子及带轮拆卸、更换、锁定装置,可根据不同物料粉碎要求选用不同的转子和转速,用同一机可进行粗碎、中碎、细  相似文献   

19.
室外用耐候型聚乙烯粉末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原料,添加抗紫外线助剂、抗氧剂、填料、颜料、分散剂、粘合剂肠Φ3mm×5mm的耐候性聚乙粒料,再经粉碎而成粉末。经大气老化试验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证明,该粉末涂料在室餐使用寿命在11a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桑叶和玉米须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经粉碎后的两种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调配制成桑玉袋泡茶,从其性状对比考察桑玉袋泡茶的制备工艺。经实验,桑叶最佳烘焙温度为100℃,时间为10min;每包袋泡茶为2g,以桑叶与玉米须6:4的比例泡出的药茶色泽、口感最为适宜,效果最佳。通过制备研究,为桑玉袋泡茶的进一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