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衡量全球价值链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利用OECD-Ti VA提供的数据,系统描述了1995-2011年56个国家18个行业的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并以此来重新考察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OLS、截面、面板和GMM的回归皆发现,相对于技术进步,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是显著影响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且参与度越高、参与位置越是处于下游,其工资差距越大。在控制了工资差距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价值链参与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子样本回归进一步揭示,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服务业;而价值链位置指数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负,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测算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运用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Ti VA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形势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均存在一定联系,但正向关系并不显著;一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若有较大的前向参与度与相对较小的后向参与度,则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往往较高;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处于中游至下游的国家,普遍具有较高的后向参与度或是较低的前向参与度;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还处于中下游位置,中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参与度指数与贸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下游度指标刻画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 首次从价值链分工位置角度考察其对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 对1995-2009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 参与全球价值链后, 我国多数行业的分工位置越来越接近初始投入品阶段, 分工位置下滑导致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 在价值链嵌入位置50分位以上, 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而在50分位以下, 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缩小了高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与中、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同样缩小了高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与中、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高、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差距;价值链位置变化对服务行业高、中、低劳动者工资报酬变化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货物行业相对应的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工资报酬变化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从纵向维度考察亚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并从贸易合作模式、价值链合作模式、价值链合作程度三个视角,构建“三维一体”价值链合作模式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亚太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存在显著行业和时期异质性,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型经济体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小型经济体的价值链参与度不断提升;中国与亚太国家以价值链合作、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以非价值链合作、间接和深度价值链合作为辅;农林牧副渔业和采矿业以间接、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制造业以直接、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中端技术产业直接价值链合作度远高于低端和高端技术产业;服务业以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与东盟国家的服务业直接价值链合作度大于间接,与非东盟国家直接价值链合作度小于间接。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而抑制了其后向参与,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大于发达国家;不同服务部门的开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零售、电信、金融和专业服务部门的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而运输服务部门自由化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助力制造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 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最为显著地推动了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升,而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高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来自国内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投入更明显地降低了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运用出口分解框架、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参与度,研究了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000—2014年间,增加值出口占中国光电设备总出口的70%左右,其变动以2001年与2008年为节点呈平缓的"N"形;返回本国的国内增加值占部门总出口的1%~3.3%,在研究期内持续上升;隐含在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为20%左右,显著高于其他四国,变化趋势与增加值出口相反;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指数在研究期内均为负值,从2000年的-0.130到2014年的-0.112略有上升,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较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均值为0.305,其中以后向参与为主,与美国、日本相反,说明中国该行业在全球生产中的参与程度较高,但仍处于较为下游的位置。最后,本文为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表及社会经济统计账户表中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内工资收入差距水平,以此研究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本国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与本国高低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各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有助于缩小本国国内的收入差距,且这一负向关系并不随着出口产品类别的不同或出口国家发展程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此外,在产品类别上,相较最终产品而言,各国中间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在不同国家间,发达国家最终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升带来的影响更大,而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负向关系则更明显地体现在中间产品的后向参与度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成本两个机制来实现。结合互联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企业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位置。因此,加快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价值链分工模式不仅重塑了世界贸易新格局,也对传统贸易规则提出了严峻挑战,签署FTA成为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并追求更高水平贸易规则的主要途径。本文考察深度FTA对各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根据WIOD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41个国家(地区) 2005—2014年的GVC参与程度、GVC参与长度及GVC位置指数,对总体样本、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分别进行回归,并重点考察FTA深度条款的具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一国签署的FTA数量对其全球价值链嵌入没有影响,而FTA深度能够有效促进一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并提升价值链上游度水平,此效应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具体条款方面,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条款是保障一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增加值核算框架,本文测算了中国省际地区参与双重价值链的程度,并构建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等对制造业增长的空间影响的实证分析框架,考察产业间关联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及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参与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均促进了制造业增长,前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存在地区的异质性,后者相反;参与双重价值链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促进作用高于其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出口升级可促进本地制造业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为正。进口投入占比直接降低本地制造业增长,且对低技术行业产出的负效应大于高技术行业;市场化改革、交通网络和资本劳动比例促进制造业增长。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各个国家都加入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中。而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国际经济环境带来了诸多冲击挑战。世界的疫情发展态势,正在考验着各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的韧性。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危机冲击下各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对其制造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越深,在面对危机冲击时,该国制造业出口下降的幅度越大,也就是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差。研究对于本次疫情,如何保持制造业出口韧性,重新审视全球价值链和服务业嵌入,促进各国转危为机提出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戎爱民 《现代商业》2023,(10):55-58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国际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国家间合作往来减少,各国间生产合作关系不断重组。本文基于OECD-WTO于2018年12月联合发布的贸易增加值数据库(TiVA),利用回归模型探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的影响,发现货物贸易中参与度与收支差额呈正U型关系、地位指数与支出呈倒U型关系,而服务贸易中参与度指数与支出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出口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文章利用OECD-WTO Ti VA数据库对我国产业的出口增加值进行统计,进而核算了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值率,增加值修正的RCA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加值总量较大,但各行业的国内增值率不高,我国出口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虽高,但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不高,许多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劣势,综合竞争能力有限,迫切需要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4)
文章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综合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且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通过投入国内外服务要素所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且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越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具有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与遭遇贸易反倾销高位态势并存的现象。基于价值链位置对贸易反倾销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与贸易反倾销数据,分别从资本密集、劳动密集、高技术与低技术四类行业角度实证研究了价值链位置对反倾销的影响。总体上,当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处于领先地位时,遭遇反倾销会减少;处于追赶地位时,遭遇反倾销会增加,但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行业,价值链位置对贸易反倾销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不断攀升,将迎来贸易摩擦频发多发的阶段,这需要区别对待,采取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