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嘉兴市进行入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微观数据,并构建横截面数据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嘉兴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产财富效应对嘉兴城镇自有房居民家庭的消费需求产生主导影响,而对于非自有房样本家庭来说,2018年的本区平均房价与平均消费倾向也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替代效应对非自有房样本家庭的消费需求的影响比流动性约束效应强,这对于制定下一步的房价调控政策以及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达90%,住房资产是中国家庭资产的主要形式,房价上涨,家庭财富增值,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小,只存在轻微的“资产效应”。住房资产有消费、投资、抵押等多重属性,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无房、一套房与多套房家庭之间具有显著异质性。无房家庭“为购房而储蓄”抑制了消费;一套房家庭住房表现为消费属性,变现可能性低,表现为未兑现的财富,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有限;多套房家庭住房投资属性强,其对消费影响显著高于一套房家庭。房价上涨并不能刺激我国消费,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本途径,在住房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应引导居民合理配置资产,稳定房地产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需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9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考察房价及其影响。一方面,房价预期上涨不仅对总体消费意愿有负向作用,而且对购车意愿、大额商品消费意愿和旅游意愿均具有负向作用;另一方面,房价预期上涨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购房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当期房价对房价预期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从房价上涨的角度解释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股市财富与消费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雪冬 《消费经济》2002,18(3):57-59
在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前,美国股市经历了长久繁荣.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增加的财富中有超过60%的部分是源于家庭持有的股票价值的上升,股价的上涨使得美国拥有百万美元财产的家庭数在2000年超过500万.本文主要以美国为例,研究股市财富效应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有证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上涨确实提高了家庭消费的水平.即使实际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比许多宏观经济模型计算的结果要低,但在过去10年中财富累积数量的增加仍然使得总的消费支出增多了.  相似文献   

5.
盛夏  王擎  王慧 《财贸经济》2021,42(1):62-76
近年来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引发了较大关注,高房价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家庭不同的购房动机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研究这个问题对理解家庭杠杆形成机制以及实施精准的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认为,若购房的投机性动机比较明显,那么房价升高就会使得非首套房家庭的杠杆增加程度超过首套房家庭.为此,我们采用2016年某国有银行70个大中城市全部居民住房按揭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分别从城市间和城市内两个维度对两类家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房价升高确实促使非首套房家庭的债务余额和杠杆率增加程度显著超过首套房家庭.本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所购房产没有明显实质差别的情况下,房价升高促使非首套房家庭更倾向于极致利用房贷政策,这证明其更多地"加杠杆"行为背后存在明显的投机性.因此,为平抑家庭部门杠杆率的过快增长,在调控房价升高预期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非首套房家庭购房的信贷约束,限制其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6.
李娇  向为民 《价格月刊》2012,(10):14-17
选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份)1994年~2010年消费、投资、储蓄等方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房价波动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效应的显现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密切但非绝对关联的关系。在需求刚性的条件下,房价波动带来的投资效应最为显著,因购房储蓄增加对其他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次之,财富效应则几乎没有显现。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居民家庭以房产为主的财富分布严重不均衡和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已成为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矛盾,对此旅游消费等新兴消费也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相比以往研究,本文创新性地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家庭新兴消费为对象,研究高房价背景下提升家庭新兴消费的可行性.采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住房财富增加显著地提升了家庭的旅游消费支出.在时间趋势上,家庭获得住房产权时间与旅游消费呈现“U”型关系;在微观机制上,住房财富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财富效应,而抵押负债效应(房奴效应)并不显著;家庭旅游消费扩张没有影响到家庭必需品和耐用品的消费,但却挤出了培训教育等其他新兴消费并会降低家庭新兴消费在总体支出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国家的经济规模与人均GDP不断攀升,房产成为了家庭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房价的波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美国50个州2014-2017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房价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财富效应和抵押品效应作用下,房价上涨提高了居民的资产价值和信...  相似文献   

9.
《四川物价》2010,(2):29-29
阅读:《中国证券报》不久前发表林义相的文章说,发展租房市场不仅有助于改变房地产的预期,还将实实在在减少对于房子的需求。在租房市场上,过低的房租收益率必然导致房价的下跌和房租的提高。发展租房市场将对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房源的供应;同时,会更有效地利用已有的住房面积(一套房子可以由几个年轻人合租,  相似文献   

10.
娄晓菲 《商》2012,(5):127+124
本文利用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周平均工时在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段呈现出特定变化的原因。起初,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们愿意付出较长工时以维持消费水平,即使他们劳动的边际产品较低;当经济发展时,财富的增加促使人们多消费而减少每周的工时;当经济进一步发展时,因劳动的较高的生产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基本上抵消了财富效应,因此工时很少变化,但消费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批租制、地方政府利益推动、住房保障政策模糊等是造成我国目前高房价的深层原因。住房消费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建立起适合我国发展阶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需求体系,一方面要建立以租售并存为特征的住房供应体系,取消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建立以政府廉租房为主体只租不售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要扩大租房比重,使占城市居民30%的中低收入户能租到低价房);改革土地批租制,并通过加大打击哄抬房价行为等相关措施,建立起价格合理的让中高收入者买得起房的商品房市场供应体系。另一方面,要调整全民买房政策导向,鼓励租房,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形成租房与买房并存的住房需求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继瑞 《消费经济》2007,23(1):60-63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居住消费需求,不应该只考虑购房消费,忽视租房消费,不能“重买轻租”。从本质上来说,租房和买房是房地产市场的两大需求。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住房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应该在鼓励居民购买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消费的同时,鼓励居民租房消费。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与举措,大力促进住房的租赁消费。  相似文献   

13.
任杰  赵冬梅 《商业时代》2013,(15):32-33
饱和效应是指持续使用同种产品导致刺激效果递减的心理现象。当消费过多过快时,消费者容易对商品产生饱和效应。这个度取决于消费的时间间隔以及产品特性。通常来说,消费者倾向于把预算支付在饱和效应低的产品上。因此,销售商也应该选择销售低饱和效应的产品,而这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为了研究这个均衡,本文根据Caro&Martínez-de-Albéniz效用理论,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来分析在多元竞争零售商环境中消费者消费与价格和产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据以系统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房产税政策两类长效调控政策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能力.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和房产税政策均能有效遏制房价上涨,但房产税政策对房价上涨的抑制能力明显占优;房产税政策无论是对刚性或改善型购房需求还是投资投机型购房需求均表现为挤出效应,宏观审慎政策则既可有效促进刚性或改善型购房需求亦可有效抑制投资投机型购房需求.鉴于房产税政策更能有效抑制房价非理性攀升而宏观审慎政策更符合"房住不炒"的政策内涵,本文认为政府应根据市场发展特征灵活相机遴选合意的房地产长效调控范式:即在房价攀升过于严重时,应采取以房产税政策为主的房地产调控范式;在房价呈温和上涨态势时,则应采取以宏观审慎政策为主的房地产调控范式.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消费额受到消费风险和储蓄风险预期的影响,本文将二者同时引入当期收入分配的效用函数,并建立当期最优消费模型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把消费额理解为个人权衡的结果,并认为消费在总效用贡献中的权重、个人对消费风险和储蓄风险的主观判断,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最终消费额.对模型的分析表明:消费在总效用贡献中的权重越大,主观消费风险越小,储蓄风险预期越大,消费额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陈太明 《财贸经济》2011,(5):71-79,136
本文使用中国29个省份1985-2007年的省际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系统考察城乡居民水平与异质消费的波动性及其福利效应,并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城乡居民的水平消费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但在控制了全国层面城乡的总体消费波动之后,省级城乡居民的异质消费波动性倾向于减弱;城乡居民水平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倾向于大于城乡居民异质消费波动的福利效应;封闭经济约束是导致水平消费的波动性及福利效应倾向于大于异质消费的波动性及福利效应的重要原因。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福利,除了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率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来降低居民消费波动性。  相似文献   

17.
陈国志 《新商刊》2003,(7):44-47
曾有故事曰:一位中国老太大与一位美国老太大相遇在天堂。两人对各自的买房经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老太大因临终前终于攒足了钱买了房而心满意足;美国老太大为临终前付清了购房按揭款而如释重负。当故事随人们消费模式的转变而渐被淡忘在“先储蓄后消费”的年代之时,“贷款消费”风尚渐起,业已作为一种“超前消费”成为中国居民时下比较流行、且日趋成熟和完善的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住房负债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采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以中国城镇家庭为对象,研究了住房负债对家庭异质性消费问题。研究发现:(1)住房负债增加会削弱风险厌恶家庭的消费水平,但是会刺激风险偏好家庭的消费水平;(2)风险偏好家庭的住房负债增强了住房财富效应,而风险厌恶家庭的住房负债减弱了住房财富效应(3)精神消费对住房财富、家庭负债的敏感度大于物质消费,物质消费表现出必需品特征,精神消费表现出奢侈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斯卢茨基方程出发,研究中国家庭储蓄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实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态度对家庭储蓄率有消极影响,风险厌恶的家庭倾向于更高的储蓄率。消费与储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房地产价格对居民储蓄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居民的储蓄倾向,说明中国家庭储蓄的重要动机之一是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影响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物质财富现期收入(Y.)、非物质财富现期收入(W.)、物质财富预期收入(Ye)、非物质财富预期收入(We)、持久收入(Yp)、消费倾向(MPC)等,而增强态势下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会对上述因素以及市场经济波动较大,影响消费需求,进而对消费需求产生效应.然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通过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产生的影响,其大小又受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所依赖的家庭的财务规模、收支约束、家庭财务状况和市场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要让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达到推动的目的,就必须积极完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体系建设,塑造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大力消除资金的膨胀障碍,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范围,竭力培育增强态势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