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自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1 4个年头,期间,不论市场规模还是制度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不规范发展所形成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其中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重融资、轻回报",上市公司低回报现象十分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一味注重融资圈钱、缺乏回报意识,由于股权分置导致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稳、盈利能力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解决股权分置、完善有关税收法规、建立回报机制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融资、轻回报"问题,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问题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使证券市场的功能出现错位,出现了重融资功能而轻投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扭曲现象。股权分置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问题,有效矫正证券市场的功能偏差,使融资、投资和资源配置三大基本功能得以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基本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股权分置背景下非流通股股东所能获得的收益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因特殊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同资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制度安排。非流通股大股东出于高溢价发行收益、认配权收益、控翩权掌控所获得的收益等考虑.在强势话语权的背景下,做出了有利于自身的融资结构安排。固然理论上讲股权融资成本很高。但在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上述三重收益要远远大于股权融资成泰。通过股权分置.非流通肢股东能够攫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永开  刘星 《商场现代化》2006,(21):140-142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上消除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碍,上市公司股份得以全部流通,潜在的股权竞争者通过市场收集行为来达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获得控制权收益。中国并购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并购时代”。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国1 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64%属于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其中主要是国有股)。这种股权分置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贯彻落实“国九条”而对资本市场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施股市全流通。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取流通权。据证监会介绍,由于各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其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都是按照“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原则来制定,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权分置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股权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其结果是,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使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进入全流通时代,但“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股权融资行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讲 ,中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 ,都不是一个资本富裕的国家。在资本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如何使有限的资本提供给那些最需要资本同时又有较好投资回报的企业 ,是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对于资产负债率整体较低的上市公司来说 ,强烈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对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极为不利。上市公司客观存在外部股权融资偏好 ,必须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些矫正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徐刚  薛继锐 《新财富》2005,(6):14-16
在市场价值回归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推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是市场与政策博弈的结果。长期看来,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无疑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但短期内,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政策落实中仍然蕴含着种种不确定性,是否会由于“流通股含权““““预期兑现,使市场的估值水平上一个台阶,还是估值向港股靠拢,A股市值进一步缩水?“看多”、“看空”的力量必将展开新一轮博弈。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即将到来的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抓住历史契机,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非常值得关注。本文剖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股票市场在成立初期就产生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划分问题,流通股股东由于不具有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使得自身权益难以保障。因此,从2005年5月9日开始,中国开始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解决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棘手问题。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税务问题处置得当与否是事关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资本利得税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国内外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然后从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将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内部积累、债权融资及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为解决资金问题而进行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在实践中,由于股权融资不具有强制偿还性,上市公司没有必须履行及时、足额发放股利的义务,使得大多数上市公司产生股权融资偏好,形成股权融资远远高于债权融资和内源融资的局面。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融资行为因时常遭到投资者的非议和抵制而成为证券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探析辽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按照西方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的外部融资顺序应先债券融资后股权融资。我国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具有资本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寻租成本的优势,使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顺序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的偏好。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形成经理人市场等方面入手,以改变不合理的融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张天旺  杨洪娜 《消费导刊》2014,(10):229-230
自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实施以来,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股权相对集中和“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存在,以及体制和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行为仍时有发生。本文对大股东如何利用自身权利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这一现象进行揭露,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些许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我国股市中普遍存在的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并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分析其与大股东占资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对比,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确深刻地影响并显著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资的比例。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形成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症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重新分配,也是一个制度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证券市场上达到“帕累托优化”或“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需求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充分尊重制度需求主体的意见,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以保证改革的收益最大化,尤其要尊重股票历史成本的形成机理;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供给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政府或准政府应权衡利弊,降低改革成本,预期改革收益,尤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把握全局性,着眼于系统性,尤其要依法行事,法理清晰,调整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删除过于僵硬化的规定,修改并协调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等。  相似文献   

18.
陈政 《市场论坛》2008,(8):34-36
股权分置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难题,也对上市企业治理与发展造成影响。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股权分置问题得以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未来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上市公司治理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呈现负债水平低等特点.然而股权分置改革以及相关新法规新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营造了新的融资环境,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债务融资.同时,要发展我国债务融资市场,必须创新债务融资工具、营造良好融资环境、优化公司治理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和投资产出低效两种现象。文中首先构建了一个内部资本市场“财务歧视”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具有融资成本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特点,有可能在控股母公司的主导下成为其所在企业集团的“融资窗口”,因此它一方面表现出了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另一方面又因为“隧道效应”造成了资金的流出和投资产出的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