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进化博弈论对我国股市投资者类型动态均衡的深层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股市投资者多为非理性投资者,这使进化博弈论的"有限理性"比传统金融理论和主流博弈论的"完全理性"的假设更符合我国现实股市投资决策行为.用之对投资者类型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得出:经济利益是模仿投资行为的驱动力;非理性与理性投资策略的动态均衡比例取决于投资比例;投资者理性越高,达到均衡的速度越快.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完善市场机制,大力培养发展机构投资者,创新与完善股市和证券市场的规章制度,开展投资者教育,创新投资工具,增加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2.
林雪 《消费导刊》2009,(11):215-215
尽管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不是十分成熟,其中突出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现象明显,新兴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投资者心理在近年来我国股市剧烈波动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体效应、事后偏见心理、后悔心理、认知失调、选择性理解等通过影响投资者行为影响着股市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股市泡沫会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引发危机甚至威胁实体经济。本文围绕股市泡沫展开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市泡沫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度量和基于此的股市泡沫预警研究。最终发现,因为我国股市具有严重非理性特征,在进行我国股市泡沫预警模型研究时,加入投资者情绪变量会大大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背离宏观经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北方经贸》2005,(4):81-82
传统理论认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而最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稳步增长情况下,股指却连创新低。作者针对上证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基础货币量,进出口贸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四个宏现经济指标的线性关系,利用OLS方法作回归模型论证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背离.并从股指编制的不科学性,投资者投机理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非理性干预,股权分裂四个方面分析了股市偏离宏观经济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股市无疑已成为居民金融投资的主要市场,但是在交易中存在大量散户,且散户人数众多。散户与机构投资者不同,散户由于资金有限且基本都是业余投资者,其专业知识和投资技能相对较差,在信息获取方面也显著少于机构投资者,所以在股市交易中散户的行为带有明显的非理性,可以说散户的交易极易受其自身情绪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市场。本文利用数据分析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A股市场,对带有投资者情绪的投资行为进行数学建模,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如何影响股市的,并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最后结论,解答了投资者情绪是如何影响股市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姜瑞春 《商业时代》2012,(29):74-75
文章结合中国股市特点论述了非理性泡沫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了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内涵及其形成机理;通过构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进而推导出股市的均衡价格,构建了非理性泡沫的理论模型;最后结合中国股市的特点,提出了应对非理性泡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羊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市的“羊群行为”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我国股市起步较晚,受市场经济不完善、制度制约、投资者水平、心理因素等因素的影响,股市“羊群行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卫冕 《商界》2006,(4):80-81
当中国股市出现整体性的病灶时,我们很难简单归咎于是不健康的股市害苦了我们的投资者,还是我们非理性的投机观念所致7但无论如何,真金不怕火炼,价值总是要回归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其投资决策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深圳和上海股票市场1995—2009年的股市指数日收益率和交易量研究我国股市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行为,在牛市阶段过度自信的程度要大于熊市;过度自信使投资者过度交易,从而导致市场交易量显著的增加;此外,市场行情迅速而剧烈的转变对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改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俊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171-172
中国股票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剧烈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调控股市的缺乏效率。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适当的干预是维护股票市场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股市平准基金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工具,将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作用。鉴于目前日益严重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下,通过借鉴各国目前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的经验,建议通过选择合理时机及合理点位,建立股市平准基金,以抑制市场中的过度投机,从而构建一个股市指数稳定的资金长城,传达给投资者政府捍卫市场稳定的形象,以提振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股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何适应如今的股市新常态,转变投资理念,是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股市的新常态,提出了股市新常态下投资理念的转变,并推荐了股市新常态下比较理想的投资板块,希望对中小投资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一直是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而投资者赌博行为正是导致和加剧我国股市波动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因素。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错误定价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来分析投资者赌博行为及其表现出的负异常收益——"赌博型收益"的成因,即提供一个行为金融解释。研究发现:赌博型收益源于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的股票价格被高估;高情绪期之后,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更明显,赌博型收益在高情绪期之后也更加明显;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赌博型股票被错误定价的程度,进而影响赌博型收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种常用的博彩型股票识别指标,本文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和投资者情绪指数,在对中国股市进行"风险-收益"和情绪两种状态划分的基础上,对比考察中国股市博彩型收益的时变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风险-收益",还是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状态进行划分,博彩型收益都表现出明显的时变性,即博彩型收益在牛市和高情绪期之后更为明显,而在熊市和低情绪期之后相对较弱。虽然各指标识别结果有所不同,但均表现出不同"风险-收益"下的博彩型收益与其他类型股票收益的差异要大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收益差。博彩型收益主要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所导致的博彩型股票误定价。  相似文献   

14.
解释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为什么存在非理性行为,并指出一些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来分析这些非理性现象,及用此理论给予投资者一些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救市猜想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油价暴涨、外围股市大跌、越南金融危机,近期股市利空不断。曾经被认为是"政策底"的3000点,终在6月12日一举跌破,且连续7个交易日收阴,创下近15个月来新低。市场近期持续走弱,投资者信心受挫,场内观望气氛浓郁,但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非理性暴跌,辩析股市是否进入"2"时代已经不重要,人们更想听到的还是来自管理层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理论是证券市场的最新理论,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研究股市的实际投资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股市,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模仿投资行为,在模仿投资行为形成过程中,信息传递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使我国股票价格经常出现异常波动甚至产生股市泡沫。文章提出,为遏制模仿投资行为,必须改善股票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股市相关制度创新,完善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开展投资者教育,把理性投资者培养成市场主导力量;加大投资工具创新力度,增加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17.
股市高位运行,政策变化莫测,广大投资者面临的股市系统性风险骤然加大。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而言,挑战和机遇并存,投资者需要在全面系统了解股指期货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客观地看待其对未来股市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从规避系统性风险、完善金融体系和操作机制、分化投资群体结构、改变操作理念等方面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羊群效应在股票市场上极为常见,行为金融用其来解释股市波动、非理性繁荣等金融现象,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在探讨羊群行为背后各种心理机制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羊群行为的激发三阶段倾向——权衡——消除疑虑,并对影响羊群行为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对进一步研究投资者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状况是市场投资策略确定的基础,股市环境是市场投资策略选择的前提,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是市场投资策略转变的动力,非理性的炒作及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是市场投资策略更替的催化剂。成功的基金只有顺应市场趋势变化,不断地适时调整投资策略,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高荧 《现代商业》2013,(15):32-33
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颇为迅速,作为机构投资者,其在证券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超乎传统金融理论所能解释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将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羊群行为",对投资基金非理性性进行解释和分析,包括其具体表现、机理过程、产生的动因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试图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国基金业及股市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