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毅 《商场现代化》2006,(26):257-258
在中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模式和发展线路选择。提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利用市场自发机制和政府的有效引导,通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富有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成长,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重点培养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包含区域品牌的孕育、成长和建立过程。产业集群是塑造区域品牌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产物。本文在阐述区域品牌内涵和形成模式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产业集群对于区域品牌形成和提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杰义 《商业研究》2006,(11):74-75
产业集群应该按照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发展,以形成产业集群内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内在本质是供应链集聚。产业集群的各类型是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演变为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供应链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各种供应链形态。产业集群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显著的外部性、精巧的网络结构和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效应成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引人瞩目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业集群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事实证明,产业集群(尤其是自发形成的集群)的最初形成不仅与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而且依赖于一定的地方产业基础,是多个因素的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试图通过时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实例的综合分析,探究产业集群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在行使产业集群管理职能方面的几点启示,以供各地方政府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群效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中国市场》2010,(3):62-64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已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日趋显现。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产业集群模式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为其发展提供依据。本文以物流产业集群的效应为出发点,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的特征,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颖  李敬秋 《商》2012,(15):170-170
区域品牌是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不同产业集群由其属性和形成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区域品牌表现为多种复杂的存在形式。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区域品牌演进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壮大旅游生产力。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特征和优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影响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模式。强调要建立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和要素集群区,实现旅游产业在数量、规模和结构方面的平衡协调,努力发挥旅游经济的龙头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亮点。文章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入手,对百色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促进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进一步分析百色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百色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亮点。文章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入手,对百色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促进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进一步分析百色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百色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俊花 《商业研究》2006,(19):99-101
产业集群是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实践中,产业集群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完成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有意识的规划和引导,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和区域品牌的建设,促使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集群品牌培育和发展对我国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浙江省众多知名集群品牌的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基础上,将浙江集群品牌形成模式归纳为主动培育型和自我发展型两大类,并对每一类模式的主要特征、产生背景及应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以期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品牌培育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区域层面来考察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以河南商丘市为实证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区域经济胞体的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及区域经济则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吴丽双 《商》2012,(15):160-161
产业集群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通常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是区域品牌得以形成的基础;而区域品牌的形成,又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强了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产业集群视角来探讨晋江区域品牌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产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我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内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上升,促进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二者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及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产业集群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和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反作用。在回顾相关理论文献的背景下,对温州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区域品牌形成后对于产业集群的作用,主要包括区域品牌的识别效应、扩散效应、聚合效应和搭载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域品牌作用的研究将指导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品牌战略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循环产业集群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载体。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模型,比较了单纯的产业集群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循环产业集群模式三者的综合效益,得出结论:循环产业集群是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佳,综合效益最优的产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双面性的特征,它在大力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由集群风险的形成和突变诱发该区域乃至多个相关区域的“灾难”。学术界尚缺乏对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传导机理进行细线务、深层次的研究。本文剖析了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以期解决国内许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乡村民宿产业生态圈,能推进乡村民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区产业经济发展形势,探讨该区域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困境,依据景区依托型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基于产业生态圈理论视角,构建“三阶推进、五位一体、和谐共生”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大背景下,要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农业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必经之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特征、区域特点等多重因素的不同,形成了适合本区域的各种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在对产业集群和价值链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产业集群的三种模式:基于资源禀赋的特色种植业产业集群价值链;农产品加工型产业集群价值链;农业科技园区驱动型产业集群价值链。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是产业集群能够生存发展、不断壮大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条件,通过对农业产业集群价值链从横向和纵向关系方面进行分析,进而立足于价值链协同管理来整合农业产业集群,降低成本,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形成发展的特定区域,高新区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高新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比较了东西部地区高新区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揭示了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分析了在政府主导下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以产业集群为导向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