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良好的管理用户用电负荷、电能远程测量和用电监测等供电管理活动,在目前的供电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经过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大致分析,较为详细的阐述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日常电能检查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反窃电中的应用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给探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应用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良好的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对供电企业要求的重要部分。在电力管理发展过程中,原来以拉闸限电为目的的负荷控制正逐渐向用电管理方向过渡,电力企业为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用电侧电能管理系统,对与用户直接相关的低压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低压配电网运行的情况,适时根据供电需求的增长调整电网负荷,及时发现和定位电网故障,发现异常供电和异常线损,杜绝供电隐患。  相似文献   

3.
随着居民用户和大企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电力市场逐年扩大,但竞争也越发激烈。 供电企业开始将目光聚焦于电力营销管理中,希望通过完善电力营销体系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使企业能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 而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永远也绕不开的难题,也是供电企业着重需要关注的对象。 线损问题长期制约企业发展,限制企业经济效益,亟需优化解决。 因此如何降低线损率成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人员的热门研究话题。 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造成线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电力营销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负荷预测管理能够通过对用电的预测来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减少因供电与用电之间的差距而带来的电力问题。需求侧管理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去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力,提高电力的利用效率,节约电力能源,对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负荷预测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的深层次研究,为提升电网公司水平的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户电力电能的供应传输以及用电情况都是在供电企业服务范围之内。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电力需求,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供电企业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如果问题一旦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客户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导致客户投诉,轻则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重则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基于此,为了提高用户用电满意度,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在本文,笔者就对如何降低供电企业客户服务投诉率做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的各种电力能源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加强.而在电进入千家万户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电企业在管理电力市场的同时,还要祈祷监察用户用电的作用.在当前电力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用电的监管,促进整个用电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我国当前各种用电要求,国家的电力工作重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形成随之产生了以此为引导的用电分配标准。供电企业想要在电力新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就要按照目前电力需求,加大当前供电管理力度,改善供电管理方法。下面我们就针对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在用电检查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以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我国电力经济的发展,电力计量工作已经愈发成为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计量工作的优劣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确保电能计量表计的正常运行也就成为供电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能计量表计的故障和问题的出现,将会给供电或企业用电单位及个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国家提倡的安全、计划、节约用电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困扰。本文就电度表的工作原理,对电能计量表计常见故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提高人们对计量工作的认识和提高计量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电力用户依据用电量的多少以及负荷的性质收取相应的电费,是保证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个别电力用户受利益的驱使,采取各种不法手段实施窃电,造成国家电能大量流失.窃电行为不但严重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严重影响了电力事业的发展,而且给电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强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对窃电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打击,对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力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着显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电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节约电能和整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质量,关系到用户的经济效益,做好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管理,可以提高供电企业和用户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问题,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任务。 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电力企业,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用电和社会生产用电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供电企业必须加强供电管理,转变营销管理策略。 为此,文章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随着市场的扩大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供电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抄核收作为电力营销的关键环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制约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优化电力营销中抄核收工作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电费、电价以及电量等营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准确把握电力用户的用电规律和需求特点,进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按照用户需求提供优质、经济又高效的供电服务。此外,基于对终端用户信息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其电力消费发展方向和用电潜能,进一步开拓营销市场。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力营销的特点和电费、电价的构成,其次分析现有电力营销管理在定价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电力营销的数据库和实时监测分析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供电服务、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梁军 《中国电子商务》2014,(22):168-168
供电企业要在强大的竞争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要寻求更大的发展,要对电力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并且改变以往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在管理方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力营销的策略,满足不同用电客户的不同需求,在客户中站稳脚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供电企业的向前发展,使供电企业进一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水平,直观影响着用电单位或个人满意度。 只有让满意度、服务水平和供电水平一起提高,才能锻造出一个和谐、共享、群众和企业满意的电力企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到电力营销,社会能源日益紧迫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营销可谓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管理可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的效率,可以为电力营销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电力营销的日趋成熟,会反过来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快速强大的数学运算和并行处理能力,对于满足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和通信传输等要求,提高我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电力大客户作为供电企业的重要客户,是供电企业调整用电负荷的主要对象。因此,对电力大客户的负荷管理研究也就成为加强电力负荷平衡管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电力需求侧的消费水平影响着电价水平,电力需求激增是推动电价上扬的主要动力.消费者是电力需求侧的主体,用户的电力使用方式和用电特性对电力市场的终端价格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一定时期的电力资源是有限的,政府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的管理,也在改变电力消费者的用电数量和用电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各个行业都迅猛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主要能源演变为电能,工业发展的快速也就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也就代表着供电企业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供电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于供电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在用电安全管理上进行改革优化,确保供电线路高效、快速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应该加大对于供电检查人员的技能考察,要从多方面加强对于用电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将供电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营销已经成为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根据当前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来看,电力营销管理的不断加强,是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就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当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应采取的策略,以推动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