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玲 《科技转让集锦》2012,(18):167-167
鲍曼对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关系的揭示,不是简单地暴露现代性的负面问题,更非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程中仍然有未被克服的野蛮,而将质疑和鞭挞的对象直接指向了启蒙理性及奠基于其上的整个现代管理体制。诚然,对现代科层制的批评,鲍曼将大屠杀事件作为反思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契机,以及在工具理性下引发的对人的道德与道德责任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因为长期缺乏必要而基本的逻辑训练,所以一些人遇事总爱混淆概念,将完全不搭界的事情生拉硬扯到一个范畴,然后进行最拿手的道德评判。哪怕是一些纯法律或纯市场的行为,有人也总是习惯从道德格调等方面入手评论。  相似文献   

3.
因为长期缺乏必要而基本的逻辑训练,所以一些人遇事总爱混淆概念,将完全不搭界的事情生拉硬扯到一个范畴,然后进行最拿手的道德评判。哪怕是一些纯法律或纯市场的行为,有人也总是习惯从道德格调等方面入手评论。  相似文献   

4.
道德人格是人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目标意识和道德行为之总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保证,不仅是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创新,维护和实现员工的意志自由,但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员工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胡浩 《商界》2010,(11):58-61
国美股权之争从利益角度而言,本来与大众无关;但是由于极强的代表性,又与所有人有关。商业秩序、公司治理、道德评判、职业生态、法制进化……100个人的眼中,就有100种国美意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进化路障,都在这一次事件中得到集中展现。若干年后,国美股权之争的事件进展与细节,可能会被人逐渐忘却。而我们相信,关于中国企业的又一次思考浪潮,能够从这一刻开启。  相似文献   

6.
老庄不但都认为人生目的只能利己是人的本性,而且认为道德的真正目的也只在利己为我、全性保真,所以在道德准则上便不能不否定无私,而肯定利己为目的。因此,老庄属于利己主义论者。但是,老子认为,利他是达到利己目的的手段,所以反对单纯利己,而把"目的利己,手段利他"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唯一准则;而庄子则认为,只有既不损人又不利人的单纯利己才是达到利己目的的手段,所以不但反对无私利他,而且反对"目的利己,手段利他",并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唯一准则。因此,老子属于合理利己主义论者,庄子属于个人主义论者。  相似文献   

7.
《商》2015,(50)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之一,我在这里借用海德格尔《林中路》这个名字,其实是有一定寓意的——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而我将在此谈论一些自己对"道德"这个问题的拙见,谈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归宿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的。毋庸讳言,"道德"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被我们不经意提起,甚至就是常挂嘴边的习惯用语。评论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会说道:"某某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某某行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但是何为道德?我们在说一件事情或者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好坏的时候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回归概念本身,抽丝剥茧、一层层揭开"道德"最原初、最基始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马骄 《商》2013,(24):246-246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大环境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上所发生的道德冷漠事件接二连三的上演,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关注道德问题,并且为其感到忧虑。人际道德关系上出现隔膜,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是排斥否定他人,这就是“道德冷漠”。因此,为什么会形成道德冷漠,如何应对道德冷漠,就成为了当前急需探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新儒商营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道德建设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而道德的范畴是人的素质及其行为问题.故营销道德建设先要造就一批诚信守法的经营者。本文基于新儒商是将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事实,提出培育新儒商是加强营销道德建设的关键这一命题,并界定了营销道德和新儒商的内涵.给出了加强营销道德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0)
1918年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让时人很震惊。当时卢卡奇的思想是怎样的状况?对社会主义有何看法?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卢卡奇的著作、手稿进行分析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布尔什维主义如何能成为道德问题,这个道德问题如何形成、为何不可解决等方面对写作于卢卡奇加入共产党时的《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展开分析,以了解卢卡奇当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后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营销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存在的问题,如价格策略方面的道德问题、产品策略方面的道德问题、促销策略方面的道德问题等,并分析了营销道德失范的后果,如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消费者与社会利益受到损害、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营销道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两部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为基础,分析其内在本质的联系,论述了市场经济的进步与人类社会道德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关系.同时引申到商业社会中,企业所创造财富的根本动力与企业诚信道德的关系,由此引发思考,为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商业道德问题不断出现的我国提供有意义的建议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伦理思想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产生并对其评判和制约的道德观念,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生活方式,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系,商品经济本身的最基本的要求,理应是兼顾和摆正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交换、商品消费这三个环节的利益关系。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1)
由于社会转型期价值的多元化,现代道德榜样受传统道德榜样高标准、个人化等弱点影响,加上现代道德榜样教育被异化,道德榜样示范开始陷入困境。现代社会道德榜样教育应通过建立健全道德榜样教育的宣传、激励、实践活动机制,树立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生活化、新型道德榜样和改变传统道德榜样观等一系列改变现有道德榜样观的途径来突破困境,让道德榜样发挥其应用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人人都成为可能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5.
伦理思想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产生并对其评判和制约的道德观念,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生活方式,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系,商品经济本身的最基本的要求,理应是兼顾和摆正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交换、商品消费这三个环节的利益关系.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1)
文化道德困境是当代道德困境的主要表现,其来源于对本国文化的不自信。在当前历史时期,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头,给各种各样的低俗文化以可乘之机,得以在当今的文化舞台上群魔乱舞,这加剧了文化道德困境的程度,要破解文化道德困境,必须从研究文化道德困境的表现入手,找到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论商事信用法律控制中的道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公文 《财贸研究》2004,15(1):112-117
商事信用秩序的维护乃是市场秩序确立的根本前提。商事信用渊源于道德信用 ,尽管商事信用是法律信用之一种 ,在现代商法中 ,商事信用有着确定的法律含义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商事信用在实践效力上 ,一般采取道德自律的手法 ,只有在当事人违背其信诺 ,造成了法律上的后果时 ,才由法律加以调整。即使是在法律调整时 ,道德的作用亦常常是与法律之效力相统一。但是商事信用毕竟与道德信用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 ,在商事信用的实践中 ,道德与法律之界别 ,尤其是道德对商事信用秩序的控制问题成为现代商事信用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主要从商事信用涉及的商事利益、精神人格、社会规律、哲学依据及调整手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进行研究 ,试图解决商事信用秩序控制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德量化法     
思小农 《商界》2005,(6):89-89
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9.
刘袆 《商》2014,(44):233-233
阅读此文,一方面,不难看出作为实证主义的倡导者之一,哈特试图通过澄清实证主义的内在主张并诠释法律、道德的真正意义和特点,以期证明实证主义的二者分离主张并非种种罪恶之“源”、“是”与“应该是”或“法律实际是什么”和“法律应当是什么”之间仍要有明确的界限划分(这种区分是‘有效且aa重要’的),从而拥护法律与道德分离主张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哈特虽然坚持实证主义二元论基本立场,但又作了创新——通过批评法律命令论,提出了“分离命题”及“法的概念”(规则论);其灵活了二元论(承认道德与法律之间有某种联系,但无“必然”的联系)、其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最低限度的自然法…‘暗区问题”等理论。都在一定意义上缓和了实证主义与自然法学的对立,将实证主义推向了更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李柏燊 《商》2012,(14):126+118
本文通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来分析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对待关于工作日问题的规则与原则的差异,以及对道德性命令和非道德性命令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