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经济体制改革来牵引“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创新。目前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市场效率损失,资源环境产权的软约束损害了所有者权益,资源环境利益分配的失衡加剧了“公地悲剧”等。为了有效建设“两型社会”,我国应根据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健全市场化的资源环境价格定价机制、建立资产化的资源环境容量审计制度、完善公平化的资源环境利益分配机制等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创新,破解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制度变迁,目前我国的制度变迁在量上和质上仍有拓展空间。量上的拓展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质上的拓展表现在上层组织的建立、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度实施机制“软化”的破除和行政性垄断的破除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制度均衡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博弈分析,认为真实制度均衡以现实经济个体非对等资源禀赋和经济地位为前提,重新阐述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性质.制度博弈论和肖特问题导向论逻辑分析表明,均衡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取决于当事人的资源禀赋.真实制度均衡过程中个体不平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均衡制度非中性,且制度均衡也不一定存在效率,这取决于控制权主体利益是否与经济效率方向一致,并且制度均衡是动态的,只有当博弈双方的资源禀赋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旧制度均衡才会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徐娟 《商场现代化》2005,(19):97-98
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制度变迁,目前我国的制度变迁在量上和质上仍有拓展空间.量上的拓展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质上的拓展表现在上层组织的建立、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度实施机制"软化"的破除和行政性垄断的破除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8年来,出现经济高增长和社会矛盾高凸显两个鲜明的特征,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出现分配不公的状况是因多年历史综合原因形成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三次分配格局中公平价值取向问题。第一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第二次分配注重在财税改革中实现相对公平,第三次分配注重在捐赠回报中助推社会公平。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人运用捐赠、资助慈善事业等行为回报社会,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它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自觉行动,体现社会的一种慈善文化和捐赠文化。三次分配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形成“三点式”社会分配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制度变迁,目前我国的制度变迁在量上和质上仍有拓展空间。量上的拓展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质上的拓展表现在上层组织的建立、信用制度的建立、制度实施机制“软化”的破除和行政性垄断的破除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慧  王海洲 《中国市场》1999,(10):73-74
<正> 制度变迁是指由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因制度供给者、选择者(个体、团体和政府)的不同区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一项制度的变迁往往会引起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由旧的均衡迁到新的均衡,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时间和精力,因此制度变迁效率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财富分配社会化是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收入分配非均衡及贫富悬殊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社会平等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它是对社会财富分配趋向个人化、私人化的否定。而财富分配社会化的发展和实现的程度则需依赖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  相似文献   

9.
《江苏商业会计》2005,(5):i0008-i000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的综合性制度变迁过程.在法律、政治、管理和市场等不同制度层面,滨海新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为扩大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有效性和示范性,需要基于制度变迁的配套改革以寻找"创新租金".按照"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立体发展模式,实施政府发展、市场创新、社会和谐与生态环保的综合配套改革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商》2005,(3):29-3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与政治发展的双重力量推动下,我国社会广泛而又深刻的实现了阶级分层和结构变迁。现阶段由于多种原因,阶层结构变迁中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文章提出要加快培育“两头小中间大”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让社会大多数人分享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就必须创新和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户籍、就业、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朱先平 《商》2014,(34):232-232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视野交互融合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在很多问题上已经越出传统经济学视野,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层面上开展制度研究。时至今日,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分析模式日趋完善,这一综合性的分析模式可以这样理解:在现有制度条件下,由于内部内生变量或外部外生变量的因素作用,组织内部利益失衡,各类主体由于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实现一定的偏好(利益或价值),开始以自身的资源为手段进行博弈,进而产生的各种合作或不合作关系,最终各方主体达成共识,组成行动集团,利益均衡分配或价值公正得以实现,完成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商》2015,(8)
在《江村经济》中,费孝通运用功能学派的理论方法研究江村的消费、生产、交易、分配等经济活动与社会互动关系及影响,促使人类学从对原始部落"异文化"的研究转向较文明社会的本土研究,展现了作者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科研态度和"志在富民"的学术追求,它对认识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结构与变迁问题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整体利益增进的预期,制度变迁的本质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建立起更富有激励机制的利益格局,从而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制度变迁的理想结果是所有人都受益,而变迁结果往往是在增进整体福利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受损。利益受损的根源在于产权残缺。对受损者的正当利益进行合理、适时、适度的补偿,有利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制度变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理解田野调查及其应用,选取了美国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及于建嵘的《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进行分析,力图借鉴两位的研究成果对田野调查法进行一定的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日前撰文称: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最大成就,是基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重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中国在自此以后的时期里.必须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社会公正的有效制度和基础设施的建立.这是一个更加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事业。因为二十世纪国际发展的比较经验反复地向我们昭示,对于一个社会和它的根本——人民来说.经济的短缺是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伴随着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与之相应的货币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好货币政策可以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进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深化,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全球生产网络(GPNs)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分配从而对区域和国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GPNs中社会升级的研究主要是在劳动力从经济主体到社会主体延伸条件下对其综合福利的动态考察。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微观经济、国内政治、国际行为者与工人权利之间的运行框架,从制度的角度评估了GPNs、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升级之间的关系。无论社会升级是否内生于经济升级,完善劳动力标准、增强劳动者能力和利用国内外相关利益组织提升劳动者福利均是社会升级完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改革逐步深入,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商业长足发展,尤其是个体私营商业利用其先天优势,在市场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竞争能力充分显露,目前正需要一次新的跨越。在这个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瓜分。争夺、占领市场的全新格局中,国有商业应清醒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资产、信誉优势,促进和带动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加速我国商品流通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