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管好用好国债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较快增长;3.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就业岗位;4.大力提升工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5.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6.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深化投资、价格、粮棉流通和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8.培育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9.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向鹏飞 《北方经贸》2015,(4):16-17,3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以重新审视进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伴随着进口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加、进口产品与进口来源市场的多元化,中国企业参与进口贸易的程度与日俱增.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进口贸易的发展对于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微观进口行为显著促进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从而为宏观贸易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3.
韩竹 《北方经贸》2011,(4):73-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但黑龙江省的经济滞后于全国大多数省区。转变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四个对策是:有效配置,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人力和物资投资协调发展;坚持“就业优先”为导向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外商投资成为促进苏州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苏州有效地填补了苏州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扩大了出口创收,增加了就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苏州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苏州利用外资的特点是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相对集中、外资投向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和投资产业集中于第二产业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05,(4):26-27
一、金融、财税体制改革。银监会要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国务院副总理黄菊1月19日指出,银监会2005年要合理控制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搞好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要继续加强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加注重搞好金融服务和创新,继续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目前,以平台经济、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从而为促进就业提供强劲动力,已经成为共识。新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新经济与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保障和就业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如共享经济新模式为就业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互联网+”经济提高充分就业比率、绿色经济发展进一步降低职业病发生率、智能化新产业发展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等。未来我国新经济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唐建国 《市场研究》2003,(12):12-13
<正> 在当前其他投资主体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繁荣和扩大民间投资,使数量庞大的民间资本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大经济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四万亿”投资是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其对我国近年来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分析认为,“四万亿”投资不仅仅在短期增加了政府支出,更同时促进了消费需求和固定投资的增加。“四万亿”投资在长期和短期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部门的行业数据,通过面板分析方法,考察了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对投资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投资就业吸纳能力包括行业就业强度与投资就业偏向度两个层面.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行业就业强度具有负面影响、对投资就业偏向度具有正面影响,对总体就业吸纳能力具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制度环境改善对行业就业强度、投资就业偏向度、总体就业吸纳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各地区在制度环境层面对现有政策进行修正,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能切实推动我国的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税总日前发出通知,对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中涉及民间投资的六大类33项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好这些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通知指出,民间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对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5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1.
政策出台     
国务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7日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温家宝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要继续实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汽车贸易不断地扩大,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经济建设事业也不断地发展。本文将以汽车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贸易的发展对一国所做出的贡献。以我国为例,汽车贸易的发展能带来增加出口、促进投资和拉动内需的经济贡献,在对社会的贡献上汽车贸易将增加就业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汽车贸易的发展水平日渐成为了衡量一国技术研发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就业能力等的指标,正因为汽车贸易做出的贡献,我国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汽车贸易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3)
<正>当代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实践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反思和挑战,促进了马克思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我国开放型经济统一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理论的逻辑之中,吸收外商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契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吸引外国投资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外国直接投资(FDI)不仅带来了激增的资本和新兴的产业,而且使投资地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加了出口创汇,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外经贸财会》2012,(6):81-81
税总日前发出通知,对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中涉及民间投资的六大类33项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好这些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通知指出,民间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对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5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FDI依然是影响经济发展重要因素,FDI对经济的显性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两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湖南省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FDI、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作为变量,构建VAR模型对FDI、经济增长以及就业这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FDI对湖南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湖南经济增长对FDI的流入也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FDI对就业的增加具有推进作用,这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互动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涛 《中国工商》2003,(8):29-32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日前在浙江专题调研“民间投资”时强调.扩大民间投资既是扩大内需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促进民间投资长期稳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GDP、优化经济结构、就业、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发展流通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共识。分析“珠三角”现代流通业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对于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提高市场运行绩效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物价局《关于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平稳较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工作部署,为泸州经济“止滑提速加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泸州市物价局始终坚持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服务内需、促进投资、保障增长、关注民生,发挥价格杠杆职能作用等方面出实招,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9.
捷克是欧盟内一个相对较小的经济体,面积7.8866万平方公里,人口1027万。2009年,捷克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欧盟27国总量的1.2%,但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①。2004年“入盟”则进一步改善了捷克的贸易、投资和就业状况,经济增长势头较前迅猛②,  相似文献   

20.
白雪洁  于庆瑞 《财贸经济》2019,40(8):132-145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