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人类文明的聚集中心和辐射源,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既聚集又扩散的统一体。物流是城市聚集与扩散功能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物流促进城市经济功能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物流使城市的扩散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促进城市周边地区及更远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有鹏 《价格月刊》2007,(12):54-56
城市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人类文明的聚集中心和辐射源,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既聚集又扩散的统一体。物流是城市聚集与扩散功能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物流促进城市经济功能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物流使城市的扩散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促进城市周边地区及更远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施冬健  张黎 《商业研究》2006,(5):142-144
聚集效应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聚集和规模扩大。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组合的空间景观,是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过程与结果,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源具有两面性,其时而集中时而扩散的过程叫作金融集聚。不但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推动性作用,而且还能以技术扩散、资金转移和产业调节带动附近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聚集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其带动效应展开全面剖析,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商》2015,(52):207-208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强大的科研能力是合肥城市发展重要的软实力,广阔的地域,中心的位置为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和文明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理论上,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作为一对方向相反、交织互动的作用力(聚集和扩散),被看做推动城市不断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学解释。合肥的城市建设规划,应是多中心-网状结构,而不是单中心高聚集,在经济上又作为一个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宏观尺度的多城市间的彼此联系中,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副中心,使得整体的布局规划和经济发展前途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加剧。城市群作为经济、人口、资源等要素聚集的中心,在其快速发展中,出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互不协调的情况。为此,构建了中原城市群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9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判断,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个城市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目的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状况更加透明,便于预警和调控。  相似文献   

7.
结合商圈生命周期理论,以广州天河路商圈为例,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影响都市型商圈聚集与扩散的主要因素及动力机制发现:商圈的发展,依赖于城市自然人口、经济、交通因素对商圈的影响以及商圈内部主力商家的自身发展。在商圈发展初期,商圈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产生聚集效用,其关键的因素是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在人口和经济因素的推动下,商圈聚集的能量向外释放,就必然产生扩散效用,这一效用又反过来又促进商圈更大的聚集。在商圈高速成长阶段。则需要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商家的经营策略和经营定位要求也更加严格。到了商圈发展的成熟期与衰退期,商圈的聚集已基本完成。为更好地发挥都市型商圈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企业确立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和塑造商圈文化。  相似文献   

8.
江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结构体系重要结点,按照城市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和产业区域分工,对所幅射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能量与要素进行高效、有序、合理的聚集与扩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此,江西中心城市要利用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并从产业布局、项目支持和中心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扶持城市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税收政策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协调和促进作用是其他政策所不可替代的。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的税收政策给予了全方位的规划和构建,对各个税种与经济运行系统间的关系以及税种之间的协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聚集经济是促使FDI不断向一个城市集中的市场力量,而聚集不经济是阻止FDI向一个城市集中的市场力量。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两者作用机制正常发挥,有利于一国FDI在空间分布的协调发展。运用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土地市场的特殊性,聚集不经济不仅没有阻止在华FDI向一个城市聚集,而且对FDI空间分布产生反向扭曲作用,这不利于在华FDI空间上的合理分布。为了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工人工资、削弱土地市场的垄断性,以引导FDI向内陆自然条件较好的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一个城市商圈的基础框架,系统阐述了从城市商业企业到城市商圈再到城市商圈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而讨论了城市商圈聚集度、城市商圈发展下限、城市商圈临界点、新老城市商圈间扩散效应及城市商圈与商圈体系演化的分析工具等重要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城市作为所属区城的经济中心,与一般城市相比,其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极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区城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城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后,重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此也带动了一大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方面也遇到了瓶颈,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普遍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型城市转型也提供了契机。本文阐述了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意义,并且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沿线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文中对高速公路沿线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聚集机制和扩散机制两个方面对高速公路对沿线产业集群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航空运输业的繁荣,这就导致了人、财、物向机场地区的迅速聚集,从而形成临空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区已经成为许多核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经济的新的增长极。全国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临空经济区的规划。然而在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中也暴露出许多由于前期规划不足而造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紧张和资源的浪费。通过对国内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的研究,为我国临空经济区的综合规划和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开发浅论——以阜新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阜新市为例,对目前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资源型城市如何进行旅游业的开发,如何利用旅游经济来带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及加快地区经济腾飞步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敏 《财贸研究》2010,21(3):33-38
旅游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旅游经济的强大发展势头,使得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对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谋求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对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发展模式,并探讨其发展模式的演进,最后提出旅游资源依赖型城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沈友东 《消费导刊》2014,(12):22-22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初期依赖资源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资源又不可复制或不能再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以及资源枯竭加剧,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发展萎缩、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伴随而来的民生、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会走上资源枯竭、经济衰退、转型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有近1/3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经济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相关的对策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资源型城市—太原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太原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聚集经济问题与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商业研究》2005,(2):48-49,151
“聚集经济”是城市和区域经济理论中的经典思想 ,“聚集经济”的本质是通过规模经济来获得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应用“聚集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特点和不利后果 ,探索实现我国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