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5—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没有降低审计师被解聘的概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审计师越容易被解聘。随着其它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能力的增强,审计师变更的概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市公司与前任审计师关系终止时发起方的不同,可将审计师变更行为分为三类: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辞聘以及监管诱致性变更:(1)自愿性审计师变更。这类变更的特征是以上市公司为变更的发起方。当上市公司认为与其具有聘用关系的审计师的行为特征不符合自身利益时,向审计师提出解聘,上市公司与所聘用的审计师关系终止,即发生自愿性审计师变更。(2)辞聘。当审计师出于降低审计成本、调整审计客户结构、审计风险等因素的考虑,认为上市公司的行为特征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时,可能会向上市公司提出辞呈,从而导致审计师与所审计上市公司之间审计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2—2016年剔除金融行业和缺失值后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了上市公司风险水平对其审计师惩戒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是否能对客户风险与审计师惩戒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风险、经营风险越高,其审计师受到惩戒的概率也越高。且公司治理对客户风险与审计师惩戒的关系并不能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1-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代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10项指标与公司审计师变更之间的联系及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得出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师变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而是否发生诉讼仲裁事项、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2002-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情况看,证券市场中发生的审计师变更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变更趋向于频繁。审计师变更的披露原因包括自愿性变更、强制性变更和审计师辞聘等原因。上市公司对审计师变更情况的信息披露并没有达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监管部门应当提高审计师变更原因的信息披露要求,重点关注那些具有特殊变更目的的公司,还应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相关信息披露规范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处罚。  相似文献   

6.
到客户管理层就职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一个重要职业选择,但监管机构对审计质量和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担忧引发了对此类现象的严格监管.本文基于2002年~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CFO的变更事件,从审计师的职业谨慎性出发,探讨了CFO审计师经历、"旋转门"现象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CFO审计师经历能提高会计稳健性;"旋转门"现象并没有削弱公司会计稳健性;相比仅有审计师经历的新聘任CFO,"旋转门"现象下的CFO能更快地融入新公司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审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提高了审计质量。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加强了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约束,公司可操纵盈余整体下降,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倾向性加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及时披露审计师变更信息,是相关监管机构决策的依据,也是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的监管要求。为此,本文以2002-2008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师变更信息为依据,对审计师变更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促使审计师变更披露制度日益完善、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行为不断规范。  相似文献   

9.
审计师的"低价揽客"行为一直受到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关注,其对审计师独立性、审计质量的影响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低价揽客"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变更,发现首次审计定价存在7%的折扣,证实"低价揽客"现象在我国确实存在,特别是将审计师由普通公司变更为八大公司时,折扣幅度高达24.9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倾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和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师;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的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为国有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上市公司、资本积累率高的上市公司和独立董事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内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Logit模型构建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将ST公司界定为存在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利用20家ST公司和2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来实现对财务危机的预警。  相似文献   

12.
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伴随着审计风险的加大,审计师应更多关注可能引致高风险的客户公司日益突出的经济事项。本文提出,面对上市公司对外恶性、违规担保现象日益增多财务和经营风险高涨的情况,审计师为降低自身风险,加强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事项加强审计力度的必要性,及提出相应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3.
资产重组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新课题。近几年来,中国许多上市公司通过不同模式的资产重组来提升了自己的竞争能力。而ST上市公司因其摆脱退市的迫切性,它的资产重组就更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介绍了ST与资产重组的概念,ST存在的原因,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模式,分析了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员工指南——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小型公众公司审计师指南》。这份指南解释了审计师应如何遵循审计准则第五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原则,对业务比较简单的小型上市公司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17年至2019年与财务舞弊公司具有共同审计师的10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具有通过共同签字注册会计师传导的外溢效应,即与财务舞弊公司具有共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上市公司,在事件日前后的市场反应也是显著为负的。同时,本文通过对比在2015年至2019年5年期间出现过多次审计失败和单次审计失败的审计师其外溢效应的差异,得出多次审计失败的外溢效应更为强烈。本文研究表明,审计师的声誉机制能够对财务舞弊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化、规范化,上市公司也日益增多,但因激烈竞争,沪深两市被"特殊处理"(即ST)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虽然大多数ST公司都在被特殊处理后采取了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根本没有帮助公司走出财务困境。因此,应全面、准确的了解ST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并归纳出有关ST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要采取重新改制、建立激励体制、根据市场重新定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是否花钱买盈余管理?审计师是否被收买?这是评价审计质量不可回避和最基本的问题。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高和低两种情况下,审计师是否被收买,进而通过对2002年披露年报审计费用的深沪295家上市公司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了博弈分析的结论,即审计师必然被盈余管理高的上市公司收买,而盈余管理低的上市公司不收买审计师。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姜云奎 《北方经贸》2007,(2):100-102
本文以上市公司中的特殊群体——ST公司为研究对象,以76家ST公司更换经理人员为研究样本,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ST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审计意见类型及公司已上市年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ST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更换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国有股所占比重负相关,与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已上市年限无关。最后,本文对如何强化和完善ST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机制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盈余管理的存在,使得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性加强,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加大.那么,审计师是否更可能会对存在较多盈余管理的公司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后称非标意见),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呢?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企业管理盈余的手段很多,本文集中关注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来管理盈余的行为.我们的基本假设是: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较高的公司更可能出具非标意见.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的实证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支持原假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管理盈余的行为对不同的审计意见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也将逐步建立,因此非常必要建立一个财务失败预警系统。在借鉴奥特曼(Alte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并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企业”,选取28家ST公司及47家非ST公司共75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