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日本"医药分业"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指出长时间影响日本医药分业普及的因素在于配套制度的缺失.而1970年代开始医药分业制度得以迅速推进的理由正是从制度上实现了提高医生诊疗报酬、导入新药价算定标准这两个突破,即在有效控制"药价差额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医疗机构的收益.以日本推行医药分业的经验结合我国新医改中的"医药分开"的政策方向,提出了完善医疗机构评价机制与建立科学的药价管理体系等配套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促进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发展医药物流有利于规范医药流通秩序,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升医药流通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医药分业"。我国医药物流已经起步,发展势头较快,但也存在体制、政策、技术、观念方面的障碍。应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作好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医药监管能力,强化医药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的金融业正处于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中。然而,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模式仍然是采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本文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包括中国现有的分业监管模式在内的当今国际三种主流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探讨中国金融业在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中现有金融监管模式面临的问题,得出结论:分业监管模式不适合混业经营的趋势,将会被统一监管模式取代。最后,本文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模式作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分业经营的模式给"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带来诸多挑战,"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愈加显得紧迫.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探讨,认为我国应该立足国内分业监管的客观现实,建立并完善以央行为主导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银行监管模式是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我国现行的"单线多头"的监管模式在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向的趋势下,其弊端日益显现和暴露。作为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相结合的折中模式,美国"双线多头"的伞形监管模式,为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我国可以以美为鉴,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改革,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牵头式功能型"的银行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衍生金融交易监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07年次级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顺势对金融监管做出了重大调整,中国"三行一会"的金融监管模式逐渐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除了美国的模式,英、日的监管模式同样值得借鉴。在原来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应该引入混业监管的一些制度。判断一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保证该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以及能否适应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药价的构成中医药流通费用占有很大的比重,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致力于解决医药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却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遭遇到物流"效益背反"的陷阱. "效益背反"陷阱是企业成本降低的障碍.在分析了"效益背反"陷阱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用系统化的观点规划医药物流,用信息支持系统解决供应链的效益背反,正确选择医药供应链各成员的物流配送模式,对医药物流各环节改进的优化顺序进行规划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众包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众包模式应用于医药领域进行精细化运作将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将从医药众包物流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医药众包物流在配送服务创新上的优势,提出医药众包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由于众包在我国物流服务领域起步较晚,仅希望借本文所做探讨为探索新的医药物流服务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分业与混业已不是争论的中心,业界已经达成共识——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作为WTO的经济大国,如何面对混业经营的浪潮是我国目前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混业经营的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应当实行金融控股公司这种模式过渡到混业经营,并且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模式——牵头式监管。  相似文献   

10.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混业经营的一种模式,是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的现实合法选择,本文在对其概念和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指出未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应选择"美国模式"即渐进式、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模式,实现路径可采用行政整合和市场并购。  相似文献   

11.
彭本清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4):153-154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作为新的运营模式在众多领域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领域发展运用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较切合实际且具前瞻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以期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琳 《财贸研究》2002,(1):53-57
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讨论已有多时,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混业金融业务制度已成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金融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与统一监管模式之争尚未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金融业务领域不断扩大、金融活动的传统界限逐步被打破的情况下,传统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监管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从长远看,加入WTO后,我国金融要逐步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为了确保金融运行的安全有效,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商业研究》2002,(9):50-52
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发展乃大势所趋,分业利于安全,混业利于效率。然而在中国金融模式下,由于制度前提、金融职能、产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分业和混业都有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效率的双重要求。明确混业的基本目的、结合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进行金融监管创新等,是分业平稳走向混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医药行业呈现"新政策、新技术、新模式"的特点,医药商业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企业转型所带来的挑战,财务共享中心作为近年来兴起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较好提升组织效能,增强财务管控能力,更好地服务医药商业企业转型需求。本文立足于医药商业企业的实际,探析医药商业企业如何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及能力提升,更好地服务企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革医药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水平。[方法]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并从课程学习成绩与对口就业率两个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我校医药国贸专业实施"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学生实践技能、学生就业等方面有显著提高。[结论]"校中司"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也是高职国贸专业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刍论中国金融模式下的分业与混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商业研究》2002,(5):50-52
金融业从分业向混业发展乃大势所趋,分业利于安全,混业利于效率,然而在中国金融模式下,由于制度前提,金融职能,产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分业和混业都有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效率的双重要求,明确混业的基本目的,结合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进行金融监管创新等,是分业平稳走向混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医药电商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医药电商前景广阔。通过对我国医药电商的现状分析,研究新型"医+药"模式下的医药电商平台存在的制约发展的因素,并对我国医药电商平台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智能合约等的特点,正在改变着医药、金融、财务等领域。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块链的本质和特征出发,探讨了区块链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阐述区块链技术对我国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现状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金融监管缺位引发的次贷危机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否也存在问题,中国分业监管的模式是否适应未来金融发展的要求。如果需要改革,我们的方向又是哪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考察世界金融监管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再从中国金融监管分业模式的问题入手,提出未来中国金融监管需要通过逐步改革走向目标型集中监管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广大患者对北京市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试点改革并不满意。患者普遍认为为了更好地解决看病难,医院对"医药分开"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再减少排队挂号时间;医生的服务态度还有待改善;医疗费用的支出应更加清晰。针对群众存在的医药知识缺失、选择权利缺失、医疗保险认识缺失、政府保护患者利益缺失等问题,医院在试点中药切实解决药房托管问题、收支两条线管理问题、药品零差率问题、实施"医药分开"后医事服务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