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直接投资有多种投资进入方式,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直线上升,这种方式下的投资迅速占据全球FDI的主要份额,从而成为FDI的主流。简要分析了2000-2008年绿地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2000-2008年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最后阐述了世界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区位的变动和FDI投资主体的变动两个方面来探讨此次金融危机对FDI区位分布的影响,发现2008年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变动尤其显著,相对于2007年,2008年流入发达国家FDI总体下降了32%,虽然2008年发达国家对外M&A的交易额显著下滑,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大幅上升,但发达国家仍是全球并购的主体.目前许多国家正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加快对外投资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构建两栖型跨国企业的FDI模式——以联想集团国际化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近年以战略性资产寻求为动机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出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采取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企业利用型FDI的跨国投资行为.正处于"走出去"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虽然因某些资源或能力的欠缺而不具备绝对意义上的企业专有优势,但是通过探索型FDI,可以获取与自身现有能力构成互补的战略性资产,并以此形成或提升其全球竞争力.本文在梳理FDI相关理论及剖析联想集团国际化实践的基础上,从探索与利用同步并进的视角,归纳一种促进跨国企业构建两栖型组织的FDI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辉 《江苏商论》2007,(1):125-126
技术寻求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我国企业的实践来看,主要有跨国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跨国技术联盟三种“走出去”技术寻求战略模式。要有效地实施技术寻求“走出去”战略,宏观层面上应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则要求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培养跨国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技术寻求型的跨国并购行为表现活跃。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具有明显技术寻求倾向的案例越来越多,从技术和产业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些跨国并购行为归纳为4种模式:强化模式、整合模式、突破模式和渐进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跨国并购的动因理论和跨国并购相互传导机制的相互依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抢占市场型、寻求资源型、寻求效率型等跨国并购的相互传导机制类型。基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分析了跨国并购的传导效应及跨国并购对发展中国家的寡占传导机制。并从技术进步、东道国的后续扩张、跨国公司跟随三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并购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FDI在FDI总量中的比重份额上升,是近年来我国FDI变动的表现特征之一.但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间服务行业的逐步开放,我国服务业FDI将减少,而资本市场的开放又将引起跨国并购形式的FDI增多,故入世后我国FDI总量变化取决于服务业FDI和并购形式FDI两者间此消彼长的关系.适应FDI变化趋势,我国必须依据吸收率大小,审慎实施FDI的规模控制;合理引导FDI的流向和结构;加快完善市场基础环境;提高国内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旅游业宏观层面FDI、饭店业跨国经营和旅行运营商跨国经营等三方面国外旅游业跨国经营文献进行分析。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FDI)宏观层面的研究,涉及旅游业FDI的流量流向测算、对目的地国的成本收益分析、旅游业FDI与服务贸易协定等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饭店业跨国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涉及饭店业跨国经营的优势分析,跨国经营模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区位选择、战略联盟;旅行运营商跨国经营主要涉及动机、发展模式及其优劣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比较了不同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并购与新建、独资与合资的各国选择经验和选择影响因素,最后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从投资动机看,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并购、合资为主,从东道国的外资政策看,我国的产业转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家,进入方式应以新建、合资为主,从投资规模角度看,我国自然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合资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引资竞争新优势的背景下,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影响外资企业FDI动机的考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构建企业层面营商环境指数的基础上,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影响外资企业FDI动机的机制及效应。结论表明:优化营商环境减弱(增强)了外资企业的市场(效率)寻求型FDI动机;内资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外资企业特惠资源的取消和加工贸易型外资企业的存在,使得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率,进而市场(效率)寻求型FDI动机减弱(增强)。细分样本的考察发现,上述结论仅存在于独资企业、工业和低收入国家的外资企业中,对于合资企业、服务业和高收入国家的外资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对其FDI动机无显著影响,且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本研究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视角为当前中国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获取型FDI和跨国公司投资模式选择入手,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建立完整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我国企业通过何种模式对外直接投资以便获取企业长久发展的技术,以及各种模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国内企业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从而为我国跨国企业技术获取型FDI选择适宜的投资区域和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地区的逆向型FDI不是基于产业技术与管理的所有权优势,而是以本国产业比较成本优势为基础的获取战略资源为目标的投资。对中国大陆逆向型FDI的实证研究表明:出口倾向、技术研发水平差距、华人数量等因素与中国逆向型FDI成正相关,而进口倾向、劳动生产率差距、距离等因素与逆向型FDI成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中国当前的逆向型FDI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促进出口和获得先进技术,验证了理论界提出的出口促进型FDI、学习型FDI或技术获取型FDI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论述了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特征,以中国为例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与跨国并购迅速发展的新机制,并从跨国投资理论角度对发展中国家优势寻求型对外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后发大国的对外投资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对外直接投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顺武 《现代商业》2008,(3):127-12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以资源寻求、边际产业转移和技术寻求三者并重作为产业选择基准,构建多层次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FDI(水平型和垂直型1)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其次,将流入中国的FDI按流入国不同,分为水平型FDI与垂直型FDI。通过回归发现,水平型FDI促进中国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垂直型FDI则会促进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应当在不影响垂直型FDI流入的同时,促进水平型FDI的引入。  相似文献   

16.
胡营  杨凤 《现代商业》2008,(3):129-13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以资源寻求、边际产业转移和技术寻求三者并重作为产业选择基准,构建多层次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系列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原有的传统FDI理论不足以解释这一系列的新兴现象。本文一方面对现有的FDI理论进行总结阐述,结合现今国际上出现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得出FDI理论的演进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入万向集团国际化道路的案例,从而提出适合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跨国并购企业份额急剧增加,跨国并购成为企业融资及对外投资的重要手段和主流模式,是企业迅速与世界市场接轨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并购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FDI蓬勃发展,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快速增长,这种以创造性资产寻求为目的的新投资趋势挑战着传统跨国公司理论。本文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FDI动机的基础上,剖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知识逆向转移和子公司存活与发展上面临的管理新挑战,并以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案例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20.
在跨国并购盛行与中国企业并购绩效低下的背景下,区位选择作为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重要构成,探讨影响并购区位选择的因素,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本文从并购动机出发,分析寻求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战略资产三种并购动机的特征,将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细分为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丰裕度、战略资产可用性三个指标,并据以研究跨境并购动机对选址的影响。得出结论:寻求资源型并购动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所需自然资源丰裕度高的国家;寻求市场型并购动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政治稳定、市场规模大的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寻求战略资产的区位选择,倾向于技术发达且愿意与中国分享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