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价格月刊》2006,(7):20-20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在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其获得或者可能获得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存在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场内收购和拍卖收购四种形式,不同的收购方式对价格决定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价格决定机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并购案例的增多,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海外资本所持有内地企业股权的案例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本文通过对2002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收购海外资本所持有内地企业股权样本的归纳与总结,以具体案例的方式详细列示了标的企业成立、收购动因、定价标准和支付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三年间发生控制权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分置条件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协议转让中壳收购问题。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中存在大量的壳收购现象,壳收购的比例高达40%以上,ST类是壳收购的主要对象。壳收购的本质不是公司收购,是变相购买上市融资权,是通过市场收购方式跨越上市行政约束的篱笆。壳收购的大量存在反映了法人股协议转让的制度缺陷和上市规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选优功能和运作效率。随着上市规则的完善、股改的深入和交易规则透明度的增加,壳收购比例将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作一比较和探讨.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协议收购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中具有效率性的制度安排,但这种交易制度在实践中难以保障并购交易的公平性;要约收购有利于改善并购交易的公平性,但现行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影响了并购交易效率.为提高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制度的有效性,现行的并购交易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要其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收购绩效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武  谢海东 《商业研究》2004,(4):134-136
上市公司收购的发生,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也日益成为包括证券交易所、券商、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起步较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对上市公司收购仍是个新生事物。因此,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收购现象,特别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影响,对于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收购与反收购行为在我国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通过对收购与反收购行为利弊分析,进而对其立法现状及相应的法律规制进行有益探讨,力争能够寻求一种规范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行为的途径,从而使市场竞争更加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7.
MBO9种模式     
《新财富》2004,(9):62-70
2000年春天,围绕“胜利股份”(000407)的一场收购和反收购行动,使其管理层意识到了控制权的重要性,由此拉开了MBO序幕。2002年,“胜利股份”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高速顺利完成MBO,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颁布之后首次获批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其MB0操作过程可分为以下三步。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管理层收购的动机更加强烈.相关研究也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收集了1997-2006年间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上市公司MBO的市场效应进行考察.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没有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表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积极作用不明显,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风险管理相关内容,首先概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流程及特点,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风险点,并系统的论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风险防范策略,可以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收购提供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风险管理相关内容,首先概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流程及特点,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风险点,并系统的论述了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风险防范策略,可以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收购提供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分析了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模式,将这些并购分为直接收购方式、间接收购方式和其他特殊方式,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通过购买本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管理层收购是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形式之一,对于推动国有产权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等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股权交易价格的公正性难以保证、管理层融资渠道过少、可能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伤害、收购方未切实履行信息披露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10)
上市公司收购在证券市场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随着证券交易的繁荣,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传峰 《消费导刊》2011,(15):111-112
本文在辨析上市公司收购概念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收购的目的、主体、客体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是我国资本市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实行管理层收购是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了2000—2003年间我国实施MBO的32家上市公司在MBO前后两年的11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财务绩效现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称"收购办法")。该收购管理办法规定了多种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如要约收购、竞价收购、协议收购、管理层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浪潮风起云涌,尤其是《证券法》的出台实施,大大推进了收购重组活动的开展。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70%以上的股份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些股份不仅所占比例很高,而且不能流通,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来变现。而要约收购是成熟证券市场上公司收购的典型方式,也是各国证券法调整的核心范畴,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了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来衡量管理层收购前后的业绩变化.通过对13家上市公司MBO绩效的实证分析和与一般企业并购绩效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短时期内,整体上看上市公司MBO绩效不显著,且MBO相对一般的企业并购整合风险小.  相似文献   

19.
葛淑玮 《北方经贸》2009,(5):122-124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已经依法上市趸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以获得或者巩固对该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的行为。上市公司收购作为企业发展、扩张、调整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对于其制度的完善,始终是各国证券监管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二级市场"举牌"或要约收购、协议收购是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主要途径.本文以一起中国资本市场由股权分置走向全流通过程中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为例,分析诞生于旧法律框架下,在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制度下延续的上市公司收购案.通过对这一起典型案例的剖析,本文尝试探索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成功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