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一天天的完善,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因素--交易也日渐频繁和复杂.我国的法律当然有责任去保护和促进合法交易的进行.<担保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阐明本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担保法中,保证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保证在保护合法交易,保障合法债权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保证的基本类型进行研究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保证债权是指主债权人基于保证合同对保证人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它是一种从债权.为了保护保证债权人的利益,我国担保法应明确规定保证债权的效力.本文认为基于保证债权的债权属性,保证债权应当具有债权一般效力,特别是应当具有债权的保全效力.基于保证债权的担保属性,保证债权应当具有担保物权的部分效力,尤其重要的是,保证债权应当具有物权优先效力.  相似文献   

3.
正担保是保障债权实现、救济债权损失的法律手段,是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担保法》设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五种。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常采用抵押、质押或保证的方式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以保障贷款债权的实现。笔者近期参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我省组织的商业银行收费检查,通过近半年时间的检查,发现有些商业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的同时,将"抵押手续持续合法有效,抵押物办理保险并制定我行为第一受益人。"作为放款的必要前提条件,强制借款人为抵押物办理足额的财产保险;还有些商业银行在发放保证贷款的担保合同中,以格式条款的形式要求在保证人是非自然人的情况下,借款人应为保证  相似文献   

4.
《担保法》自1997年10月1日生效以来,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交易,实现债权,保障交易的安全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担保业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在担保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如何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争取担保人自己的权利,防范担保风险这将是担保业及担保人所不应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静怡 《商》2014,(10):279-279
担保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是保障债权,减少甚至避免债权损失的有力法律措施,属于民事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担保法适用疑难问题进行相关探究,首先概述了担保法的诞生和作用,然后重点讨论了担保法适用疑难问题,包括担保合同的诉讼时效,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同一债权上保证和抵押的双重担保问题,定金罚则的适用范围,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合同保证是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合同保证,现代各国民法及相关法律均有规定,且因为各国的立法特色,对合同保证的概念规定得不尽相同,至于合同保证的性质,则更是莫衷一是。本文将从理论探讨角度详细论述合同保证的担保性、债权性和替代性,从而揭示此项法律制度所具有的特质,从纵深角度论述合同保证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合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电子商务安全是电子商务的生存保障:在因特网环境开展电子商务,客户、商家、银行等诸多参与者都会担心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够真正得到保障。只有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投身电子商务:它是帮助市场游戏规则顺利实施的前提:因为市场竞争规则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和公开,如果无法保证市场交易的安全,可能导致非法交易或者损害合法交易的利益:它是保证电子虚拟市场交易顺利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自1995年10月10日起实施已三年时间了,对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年来的实践,该法设置的抵押担保方式作用很大,业务量最多。但由于抵押物登记的设置划分为五、六个部门,抵押物登记工作至今仍未理顺,影响了《担保法》的全面落实。同时,也由于实施抵押物多头登记,影响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管。当前突出的问题有如下几个:一、交通运输工具(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物登记,运输工具的登记部门普遍不受理,特别是用汽车作为贷…  相似文献   

9.
李会 《商业科技》2014,(8):175-176
担保法的立法初衷主要是为了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法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最为我们知悉的莫过于金融机构担保贷款。金融机构为有效管理授信敞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一般都要求申贷企业提供必要的抵押或者担保,以实现信贷风险可控。本文将主要结合担保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并由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旭 《商》2014,(41):218-218
我国《合同法》第73条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代位权制度旨在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担保,保障合法债权实现,那么债权人具体何时才能行使代位权?该如何行使呢?一、代位权行使的条件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要件:1、须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代位权是债权的从权利,没有债权,代位权就不会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保证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是非常普通的民事行为(包括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因为对外担保行为的做出有可能使企业承担沉重的担保责任,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所以对外担保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决策。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决策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是产权交易的市场.符合规律地,资本市场应当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债市和股市,分别承担债权融资和债权交易、股权融资和股权交易的职能(当然,在实践中,人们习惯地把一年期以上的债权交易市场才称为是资本市场).只有股市而没有债市,资本市场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3.
走出担保的误区凌云志,王树荣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对引导人们走出担保的误区,促进我国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杨秀晶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243-244
在我国的楼花按揭实践中,为担保银行债权的实现,通常由购房人提供担保物权,由开发商提供连带责任保证。首先分析了该担保物权的性质,进而说明了开发商保证责任的非必要性,其存在并没有给银行债权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抵押登记工作中,有关抵押期间的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抵押期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约定,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为主债权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理由是:《担保法》对抵押期间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可以适用《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即"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权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笔者认为,《担保法》该条规定是针对本法第二章保证而言的,并没有出现在总则中,不是《担保法》的总原则,因而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能想当然地将此分则的内容适用于彼分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担保法》实施以来,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笔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民事立法入手,在对保证担保基本法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法哲学、经济学和比较法法学等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对《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咨询台     
《光彩》2008,(3):51-51
担保责任有哪些问:朋友开公司,想请我为他做担保向银行贷款,请问如果我同意需要负哪些责任?答:《担保法》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保证,另一种是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规范担保行为,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施《担保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债务人诚信履约,挽救了债权损失,降低了资金流转风险,在保护银行资金的安全和实现其债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担保在银行贷款运用中的不足 《担保法》实施以来,在担保的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在: l、担保无效。(l)担保人主体不合格。担保贷款是由政府机构或不具备担保人资格的单位出具的担保,这些单位没有担保的实力,使担保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担保或代偿的作用。法律明确规定了担保人必须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担保法》保证期间制度设计有诸多不完善,虽经最高院司法解释之补充亦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就其中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1条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发生明显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何为保证期间”这一前见问题进行回答,接下来有必要对第25条含义的诸多争议进行辨析,明确该条款到底为何意,之后对更深层次问题,即保证期间的性质到底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期间予以回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是理清了是否存有法条冲突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关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