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32家银行2007—2016年的细分资产数据,利用持有共同资产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从银行体系、银行资产和个体银行三个层面,分别构建了系统性风险指标、系统重要性资产指标、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系统脆弱性银行指标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同时银行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资产端来看,制造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是影响最大的系统重要性资产。从银行端来看,除国家规定的"五大行"以外,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大型股份银行也应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个体银行的系统脆弱性在总体数值和波动程度上差异较小,但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都较高,需警惕冲击引发的"联动"风险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信用卡业务、权益工具业务对银行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在逐步增强。本文把脉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事实特征,对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刚性兑付的风险机制,评估纳入表外资产的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发现:(1)紧缩货币政策降低信贷规模,却推动影子银行资产扩张,引发流动性"水床效应",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2)刚性兑付抬高无风险利率,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增加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监管难度。(3)将表外资产纳入银行资本要求的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缓解了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恐慌抛售压力,显著增强了逆周期调控效果。(4)仅有"逆风向而行"资本充足率调控还远不够,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丰富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这也应是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化解金融风险,并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住房按揭市场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具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应进一步明确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对象、规模和目标,大力推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融约束理论,借助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分析了“双支柱”框架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维护企业层面的金融稳定;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抑制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宏观审慎政策抑制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强度存在差异,信贷类政策最强,流动类其次,资本类最弱;此外,宏观审慎政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且主要作用于非货币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5.
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政策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信贷扩张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本文揭示了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贷扩张作用于资产价格的机理,其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必须与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审慎监管政策应该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规模、速度以及信贷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贷款利率也正走向市场化。贷款作为银行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性资产,其价格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如何建立贷款定价机制,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对于我国各商业银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银行从贷款定价考虑贷款定价的因素,导入西方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定价模式,并制定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1996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差额逐年扩大,银行资产配置非贷款化倾向严重,大量储蓄资金转化为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债券资产。同时,为数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本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制度结构和市场环境导致的信贷配给、信贷和利率管制是商业银行资产配置非货款化的根本,由此带来微观和宏观的一系列危害。微观上增加银行资产配置风险,宏观上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何靖 《财贸经济》2016,(11):77-96
美国金融危机后,延付银行高管薪酬成为我国监管部门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从银行信贷资产配置行为视角深入研究这一政策是否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偏好.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检验:(1)利用非观测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估计和广义矩估计法)直接比较延付高管薪酬实施前后我国银行高风险贷款投放的变化;(2)为控制延付高管薪酬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2010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这一政策冲击,通过“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法识别延付高管薪酬对银行高风险贷款投放影响的净效应.二者结果均显示:实施延付高管薪酬的确降低了银行风险偏好,体现为银行配置更低的贷款规模、企业贷款占比和信用贷款占比.进一步的,我们还构建了高管薪酬延付水平指标并检验其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最后,本文基于银行稳健经营目标提出了高管薪酬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甜 《现代商业》2014,(15):198-201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推动作用。理论上,影子银行通过信用创造机制影响实际货币供应量,进而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以我国股票市场为例,利用2003-2013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为主的影子银行在短期内对上证综指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此,金融监管当局应密切关注影子银行创造的各类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状况,谨防资产泡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娇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4):141-142
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及发展现状,然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给银行体系信贷资产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银行、地方政府两个主要利益主体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分析利率市场化及相关控制变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指数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平方项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银行应优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夯实传统存贷款业务;严控贷款流程,提高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中国转轨经济中的信贷市场,强调制度性因素对银行贷款决策和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一个银行资产选择模型,将这些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内生化,利用广义的边际分析,分析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变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性信贷配给机制,并且指出,在中国以银行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上,银行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根据自身的偏好和效用函数而作出的相对独立的贷款决策和资产选择行为,不仅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失效,还可能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产生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性的发展和社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中国式影子银行独立于监管体系之外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规模不断提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贷款增速。但是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风险,从而威胁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应健全金融立法,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人才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谢郁  金烨  张璨 《北方经贸》2014,(5):180-181
我国林权抵押贷款仍处于探索时期,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借款人、抵押物、贷款金融机构和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林权流转体系、森林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建立多元担保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审慎操作与贷款形式合理创新等防范措施来减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今我国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城商行作为地区性银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城商行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快资本流动速度,推动资本向经济发展需求的行业产业方向流动。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于研究基于内部审计视角下的城商行贷款对地区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城商行的发展历程及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然后分析了城商行贷款对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优化城商行内部审计机制,解决"信贷错位"难题,完善信贷资金配置机制,促进地区工业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是否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因此,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创新势必影响银行个体行为,进而对宏观金融产生"溢出效应"。随着资产证券化创新不断提速,其对个体银行风险承担及宏观金融稳定影响的机制与路径需要进一步厘清,以利于对其合理监管。从动态视角看,资产证券化创新是通过影响银行个体行为作用于其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一定的"溢出效应"影响至金融稳定,资产证券化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出一个"由微观向宏观过渡"的三阶段动态路径。因此,须以"审慎+鼓励"的态度推进资产支持证券创新,促使银行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创新之基本功能,从宏观层面考虑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真正发挥资产证券化创新的本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对快速扩张的资产规模,薄弱的资本金规模困扰着银行的健康发展。低资本充足率、高贷款集中度、扭曲的贷款收益等等,这些经营风险都要求尽快建立良性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表面上是对不良贷款的化解,但实质上是银行对亏损企业的贷款追加。从银行、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角度分析了债转股的形成机制,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展望理论解释了银行债转股的行为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