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市场》2008,(20):30-30
<正>中航油在新加坡炒期货巨亏5.5亿美元,去年已全部偿清,中航油巨额利润惹质疑。曾一度被业内认为重生无望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简称中航油),出人意料的是竟然仅用了1年、提前4年就还清巨额欠款。不仅如此,在2007年该公司还实现了3350万美元的净利润,分红派发更是高达21%。  相似文献   

2.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易、交易分析以及亏损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信泰富"事件,并对中国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方式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别忘了那一场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车之鉴”现任美国期货协会会员、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顾问等多个职务的国际金融人士丁大卫,对发生中航油事件感到十分遗憾。他认为,中航油这样的事件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早在10年前,中国已经在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市场上经历过一个非常大的风波了,国家的监管是很严的,而且有那么多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4.
中航油事件后,对总导演兼头号主角——陈久霖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其中不少人从陈的行事风格与性格出发,剖析中航油悲剧背后的人格化原因。在众多对陈的批评中,“赌徒说”是较为代表性的一种,中航油石油期权业务一亏再亏,原因之一就是陈在整个过程中“赌性大发”。鉴于此,众多媒  相似文献   

5.
《商务周刊》:中航油事件出来后,都是媒体在纷纷报道,国内期货界为什么没有声音?常清:实际上中航油做的不是期货,而是场外交易(OTC),而且是现货选择权,不是期货选择权。媒体现在也说不清它究竟是什么,据我所知新加坡没有原油期货,只有远期现货交易,太多的我们也不好讨论,因为都没看到人家的交易记录和头寸。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远洋公司远期运费协议(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巨大,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燃油套期保值巨亏,中信泰富对赌澳元失败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套期保值工具的选择、套期保值策略的执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案例的具体分析,比较了远期期货、期权、结构性金融工具的特点,并对套期保值工具的选择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1月17日,国资委确认,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临时党委书记、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海连成已正式被免职,原中石油化工与销售公司总经理孙立接替海连成的临时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职务。此外,中航油集团还聘任赵寿森担任总会计师。国资委方面称,海连成的免职是由于“海连成接近退休年龄,这属于正常的人事安排和调动”。但由于此次人事变动是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巨亏后,中航油集团  相似文献   

8.
方献军 《浙商》2008,(22):117-117
近期,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类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无一例外地全线溃跌。华联三鑫、江西铜业等企业也因在期货上的失策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致使企业面临倒闭的窘境,国内媒体关于许多老板因为在期货上的巨亏而失踪或跳楼的新闻不绝于耳。期货真的那么可怕吗?那么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稳定盈利呢?期货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第一家有民营资本介入的大型石化企业,华联三鑫挤进了投资门槛动辄几十亿元的PTA产业。面对上下游的“剪刀差”,它也曾采取多种方式应对利润下滑,但最终因期货投机陷入巨亏的泥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了中铝巨亏事件、德隆事件等重大投资风险事件,遭受了不少损失。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以分析集团公司投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防范投资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中航油事件"始末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垄断中国民航燃油市场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集团)持有中航油60%的股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从人才的利用和管理、衍生工具的使用、内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英国巴林银行事件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企业在实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中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联想2008年第三季财政的骤然巨亏及柳传志的再度出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原因在于此次巨亏并不单是由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其背后还隐藏着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从联想此次巨亏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COSO报告对构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9月COSO颁布了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该报告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本文结合该报告的核心内容,对比我国正在构建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以中航油(新加坡)出现的巨额期货亏损事件为例展开剖析,以期借鉴其先进理念,为我国正在构建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寻求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5.
雷曼兄弟的破产阴影未散,欧债危机依然在此起彼伏,巨亏23亿美元的瑞银事件,权威机构的经济下滑论,似乎感到金融危机再次袭来。经济依赖性很高的英国银行业为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了系列改革,本文对其策略及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程文琪 《商》2013,(8):36-36
中航油破产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此破产事件入手,分析了中航油破产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对行业发展的启示,对金融衍生品行业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消息震惊全球,而十年之后中国中航油事件与其非常相似。如此,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由事件入手,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的分析,对两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谢鹏 《商务周刊》2008,(1):60-62
陈久霖和中航油的悲剧让国资委痛定思痛,开始在央企内部力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陈久霖"之鉴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风险管理标准化国际论坛上,与会的央企领导们再次提起了3年前的中航油陈久霖事件。"中航油事件对我们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是一个教训和反思。"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对《商务周刊》说。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又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此,要控制衍生工具所隐含的巨大风险,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在阐述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巨亏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人才的利用和管理、衍生工具的使用、内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英国巴林银行事件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企业在实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中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