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嵌入全球价值链影响企业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微观层面测算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并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全球价值链有益于提高企业生产率,说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显著存在。另外,通过对企业所有制、资本密集度、贸易方式以及产品多样性等异质性特征的考察发现,国有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的生产率效应最高,外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最低;高资本密集度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率效应要高于低资本密集度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更有利于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吕越  吕云龙 《财贸经济》2016,(3):109-122
世界经济已全面进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时代,探讨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整合的更细致的微观数据,基于双重稳健—倾向得分加权估计,从企业层面考察了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否会改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效率.研究发现:(1)参与全球价值链会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价值链嵌入度较高和新嵌入全球价值链1~2年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2)外资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后获得更大幅度的生产率改善,而国有企业则面临突出的生产率下降问题;(3)参与全球价值链会显著促进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效率改善,但这一效应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3.
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否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更好选择是当前颇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一个话题。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结合倾向评分匹配对该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解答,以期为中国企业走出"价值洼地",进而实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供微观经验指导。结果显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确会使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生"溢价",并且,该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延续性,在程度上具有渐进性,但这种提升作用很有可能仅是企业通过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等非技术性创新因素简单"改进"劳动生产效率而非以技术性创新因素实质提升资本生产效率以及深化资本的结果;不同嵌入路径下企业生产率的获得情况存在差异,其中,先出口然后再以中间品进口进一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所获得的生产率收益最大;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单单局限于事后,亦同样存在于事前,这可能与其在嵌入之前所做的筹备工作有关。  相似文献   

4.
郑玉  姜青克 《财贸研究》2019,30(8):26-42
基于1995—2009年跨国制造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2SLS)对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后向参与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整体上,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前向参与产生的促进作用略大;融入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生产网络的生产率效应相对较大;相较于低生产率制造行业,高生产率制造行业通过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能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的生产率效应均能通过"技术效应"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实现;全球价值链双向参与都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但不同经济体的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存在差异,即高收入发达经济体通过前向参与促进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中低收入经济体则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成本加成率的现实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经过分样本检验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对内资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负向影响较外资企业更大;对一般贸易企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来料加工企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高技术企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中低技术企业有显著负向影响。本文还发现生产率、劳动要素价格、中间品要素价格是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率的重要中介要素。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出口加成率的现实应客观认知,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事件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存在极大波动风险,宜实施“稳中求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问题》2021,(2):96-112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中间投入引入议价模型,构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模型,并利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企业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关系;(2)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私营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3)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存在"劳动技能渠道"和"加成率渠道",但作用方向不同。为平衡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负面影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判断企业国内税、生产率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关系,基本结论表明:较高的国内税会抑制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率对税收负效应有调节作用,即生产率较高企业受国内税的负面影响会较小,生产率对税收扭曲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源于高生产率企业对间接税的转嫁较少,税负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较小;企业税的负效应至少部分通过提高加成率来实现;企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理论判断,结论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内税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负效应因税收政策和企业性质而异,企业税负效应及生产率的调节效应在高税赋企业中更大,民营属性有助于削弱税收负效应并提高生产率调节效应。可见,"减税降费"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改善生产率是深化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8.
以开发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区域性开放性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前端控制和末端处理是开发区设立促进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企业内前端控制主要源自重污染能源使用减少、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以及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企业内末端处理主要是由于开发区设立增强了企业污染处理能力、提高了企业污染处理率、增加了企业的污染处理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高生产率企业或行业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开发区设立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问题》2021,(2):80-95
本文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劳动力工资技能溢价(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工资之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来看,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与技能溢价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较低时,企业提高价值链参与度将提升技能溢价;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较高时,则将缩小技能溢价。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引起的技能结构(技能劳动占比)与利润率变化呈倒U型;异质性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因企业所在区域和所有制类型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通过考察市场特征对技能溢价的调节作用,本文发现地区市场一体化会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能溢价的提升效应,而最低工资制度则会强化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了关于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中国11个东部沿海省市199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SO2污染排放的三个经济决定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了自由贸易引致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了SO2污染排放;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自由贸易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其总体效应为正: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提升有积极影响,但价值链嵌入度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中间商贸易后影响力有所减弱;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提升的作用,因嵌入程度高低及企业所有制、生产率和融资约束的不同有所差异;产品质量改善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嵌入度的提升,并且人民币升值对产品质量越高的企业价值链嵌入度提升的积极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推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引导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是重要一环,然而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能否促进其绿色发展,是一项亟待检验的问题。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中国污染数据的三方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贸易方式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方式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污染减排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方式转型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污染治理投资等路径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强化贸易方式转型的保障措施,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策略以及鼓励转型企业环境治理“双向发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从空间维度解构全球价值链参与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微观数据以及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不仅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空间溢出,表明某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国家异质性特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嵌入方式后发现,虽然全球价值链功能嵌入相比产品嵌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内溢出效应更强,但在空间溢出上,功能嵌入由于服务链条的相对封闭性、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专用性,空间溢出并不明显,产品嵌入则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且更甚于污染避风港效应,最终使得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否“利当前”并“惠长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环境规制、污染累积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强度环境规制政策作用下的污染治理效应与经济增长特征.结论认为,污染治理方面,高强度环境规制通过增加污染排放的边际成本约束了污染型企业的排放行为,低强度环境规制未能抑制污染排放对环境的边际损害,随着污染的累积,低强度环境规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会逐渐失效.经济增长方面,高强度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发污染型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使得经济增长中的环境规制效应由“短期损失”向“长期收益”转化,而低强度或较弱的环境规制难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符合“利当前”并“惠长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以代工模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后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有效战略和重要途径,但可能因锁定效应而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本文首先从投入、需求与功能三个维度将代工产业的锁定效应分解为要素锁定效应、市场锁定效应和价值链锁定效应,进而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代工模式下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锁定效应。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表现出要素锁定效应和市场锁定效应,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兼具上述三种锁定效应;外资代工促成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因素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具有"双刃剑"作用,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具有显著的锁定效应;工资水平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与工资水平、规模经济和创新强度显著相关,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锁定效应则受到创新强度和外部制度因素的显著影响。本文结论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产业升级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吴龙  于千惠  平靓 《财贸经济》2023,(4):140-156
在经济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当前,兼顾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绿色转型对中国制造至关重要。本文从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声誉和组织学习双重效应入手,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其对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从国家认监委网站获得的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参与自愿性环境规制在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以ISO14001认证为代表的自愿性环境规制通过绿色声誉的需求引导和组织学习的效率提升共同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本文的拓展讨论部分显示,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在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减排的重污染行业较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企业的“漂绿”行为和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都会抑制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绿色转型效应。为充分发挥自愿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作用,除应降低参与成本、提高企业参与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积极性外,政府还应从强化监管和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来克服自愿性环境规制当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嵌入服务业全球价值链这两类经济现象的创新效应.理论上看,服务业集聚区、全球价值链构成了推动服务业创新的双重维度:服务业集聚区为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提供了载体,全球价值链则有利于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纵向攀升.基于江苏939家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服务业集聚区所提供的集聚外部性,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所获得的国际技术外溢,显著提高了服务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劳动力池、知识溢出这两类集聚外部性均具有正向的创新效应;四种典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方式中,服务业进口、常规服务外包和逆向服务外包都促进了企业创新,服务业出口的影响则不显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马氏距离匹配处理模型的内生性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吸收能力对服务业集聚区、全球价值链与服务业创新的因果关系无调节作用,但能够直接促进服务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UIBE-GVCs Indicators数据库,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探讨企业管理能力、制度环境及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管理能力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三个渠道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第二,在异质性分析中,对于具有不同贸易方式、企业性质以及技术密集度的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国有企业、低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且企业管理存在“管理滞后”效应;第三,制度环境强化了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世界大变局的动荡环境中促进企业完善自身管理,进而促进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