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转变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转折是长期趋势的开始,因此,需要从劳动参与、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过程,可能经历两个阶段:出口拉动的低劳动力成本阶段,和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规模效益增长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这一过程可能要经历几十年时间,但现在已经悄然开始。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表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上升。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极其低  相似文献   

3.
于挺 《消费导刊》2010,(3):20-21
劳动要素交易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必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交易对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经营主体都慢慢培育出来了,并逐步实现了市场化。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经营主体─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LMIs)的形态与功能从综合到细化的转变,促使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功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要素交易的主要场所,也是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要素由计划配置开始向市场配置转变,劳动力市场也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表现为交易对象、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和市场经营主体等主要构成要素渐次出现并不断发育.劳动力市场中介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的形态与功能也不断完善,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却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并且从东南沿海扩展至中西部内陆,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结合刘易斯模型的基本理论,从"民工荒"现状、成因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民工荒"作为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农村劳动力供求变化、劳动力价格与价值偏离以及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还需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虽然FDI就业份额仍然较小,但由于其增长速度非常快,使得该领域就业对中国总体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很高。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的国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最大化吸纳就业,因此,引进FDI的就业效应也值得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FDI对中国就业的贡献,展望了其进一步吸纳就业的潜力,并从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角度。回答为什么FDI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大经贸》2010,(9)
随着中国人口总数达到拐点(新增劳动力数量可能于今年见顶),这个世界工厂的劳动力市场将日益趋紧,中国势必将面临一个艰难的调整。面对这一转变,中国的邻邦印度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获益。印度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后的14年,印度的新增劳动力数量每年都将增长。但考虑到该国欠发达、超负荷运转的基础设施,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轻人,许多分析人士怀疑,印度是否真的有能力填补劳动力市场的缺口。到2016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总数将开始下降。预计未来几年里,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且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不同主体和交易环节进行分析,认为看似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却是各自在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因此,在我国建立统一、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农民工群体因势利导。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但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依然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2010,(33):7-7
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指出,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开始转变。中国在几年前很可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其原因很明显:首先,从需求面来看,过去20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将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吸引到城市和工厂企业工作;其次,供给面也发生了巨大的人口结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城市推行,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确定为“独生子女”政策。这为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力人口)见顶提供了条件。王志浩表示,备类教育数据显示,至少在过去几年中,新增劳动力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转变,而且没有回转迹象。尽管还不确定是否可以宣布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终结,但毫无疑问中国的工资水平存在明显上涨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流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防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且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不同主体和交易环节进行分析,认为看似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却是各自在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因此,在我国建立统一、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农民工群体因势利导.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但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依然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而失业率却一直上升。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除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外,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德.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提出劳动力市场分割以来,根据各国不同学者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有很多种类型,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分割状况也不同。我国目前对就业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分割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分割和城乡分割。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工作条件较好,福利待遇较好的一级劳动力市场和各种条件都较差的二级劳动力市场,且两个市场存在隔离,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隔离也阻碍着就业的增加。打破这些分割,构建一个公平的、具有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波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昉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蔡昉  王美艳 《新财富》2005,(11):57-57
长期以来,中国经历着一个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路径。通过源源不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廉价劳动力,中国企业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了连续25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端倪,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和政策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是统一而是分割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突出表现为体制上和制度上的分割。无论是体制性劳动力市场分割还是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都会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此,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盛喆  周玉龙 《中国市场》2011,(14):13-15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相关制度等原因,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分割特征,笔者认为,这种劳动力市场分割可以解释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即所谓的知识失业。本文中,笔者对一个已有模型进行了合理修正,解释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于知识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大学生在一级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的概率越高,两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距越大,知识失业越发严重。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非正规就业对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转型期间 ,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 ,城市存在正规和非正规两大部门 ,非正规就业因此产生。由于体制性原因和经济性原因 ,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将长期存在。但是 ,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权益却普遍缺失。从多方面分析了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长期分割的背景下 ,非正规就业对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业从改革开放后一直持续增长,直到近两年开始进入了盘整期。2006年中国报业市场总体而言仍然是处在徘徊探索状态,业内对市场的态度也渐渐从以往的过热,转变为冷静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王唱东 《市场论坛》2011,(10):44-46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实体不断壮大,生产力发展迅猛,农民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较发达地区都发生“民工荒”,表明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型与技术型企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技能型与知识型转变。因此,对农民工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增速下滑,尝试从人口经济学的视角进行解释.通过对美国的考察,发现人口世代规模的增加和减少的滞后效应会传导到大约20年后的劳动力市场,并藉新增劳动力的增加和减少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冲击.对中国数据的检验,即对中国过去人口世代规模演变轨迹的考察也发现与美国类似的结论.由于滞后20年的人口世代规模的下降带来的当前新增劳动力的减少是导致目前我国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优化模型进一步考察了90后和“00”后生育低谷进入劳动力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90后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11年左右,中国经济增速为8.5%,且以后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到2023年时为3%;“00”后进入劳动市场的2021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将在一个低水位上轻微下降,并从2023年的3%下降到2031年的2.1%.上述这些发现,将使得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趋势性特征以及在制定新常态时期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等宏观经济问题的政策中,考虑人口世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