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中,并在笼子中间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研究人员就用高压水枪喷所有的猴子,直到全体猴子不敢动那串诱人的香蕉为止。接着,研究人员用一只笼外的猴子替换出笼子中的一只猴子。新来乍到的猴子并不知晓笼中的“游戏规则”,一来便动手去拿香蕉。结果它触怒了笼中的4只“老”猴子。于是,它们代替原先由高压水枪行使的惩罚任务,群起教训新来者,直到它屈从于笼中的规矩。实验人员不断将经历过高压水枪惩戒的猴子换出来,直到笼子中的猴子全为后进入者,但它们同样不敢去碰香蕉。高压水枪浇…  相似文献   

2.
有一项实验,讲的是科学家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挂一串香蕉,并在笼子上面安装一个自动喷淋装置。如果有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柱喷向笼子,喷向猴子,那5只猴子全都会被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尝试过了,结果都这样。于是猴子们再也没有去拿香蕉的欲望了,因为他们害怕被淋湿。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马上想去拿香蕉,但是另外4只猴子立即阻止了它,因为它们害怕被淋湿,新猴子又试了几次,结果被另外4只猴子打得遍体鳞伤。后来试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抓出来换上一只新猴子,和第一只猴子一样,  相似文献   

3.
《浙商》2008,(3):107-107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根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湿漉不堪。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所有猴子都浑身湿透。其他猴子也想效仿第一只敢于伸手的猴子,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笼子里养着5只猴子,笼子中间挂着1个香蕉。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就争着去够,这时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向所有猴子喷水。所以,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够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够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过,众猴子一致认为够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渐渐地,不能去碰香蕉成为这群猴子的行为准则,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换去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去够香蕉的举动又被其它的猴子惩罚了,新猴子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群体,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后来,饲…  相似文献   

5.
向前一步     
《华商》2013,(12):1-1
绝大多数情况下,向前一步,是件很难的事。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测验:笼子里,一旦某只猴子抓住了铁笼,测验者即用高压水枪向它喷水。不是喷向其中一只,而是全体“连坐”。反复多次后,老猴子们不愿再靠近铁笼,甚至当新加入的猴子企图靠近时,猴群里的其他猴子还会围聚过来将它群殴一遍。  相似文献   

6.
张前 《华商》2014,(11):76-76
敢钻在狼怀里取暖的.是武汉野生森林动物园的两只猴子。 2000年9月.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从内蒙古购回一批草原狼,两只小狼一时无处可放,一名饲养员突发奇想,竞将狼崽关进了猴子的大笼子里。狼崽虽然很小,但它毕竟是狼,所以开始的时候.它们那尖牙利齿的样子.吓得猴子尖声叫着爬到笼子顶上躲起来。  相似文献   

7.
职场潜规则     
庞可 《中国海关》2011,(9):78-78
它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却被称为“内部章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它没有正式颁布的文本,却让每个人都心照不宣。这种东西被称为“潜规则”。如同商场上的优胜劣汰,职场中也在奉行适者生存。现代职场带给我们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要成为佼佼者,必须习惯职场中的那些“微妙定律”。  相似文献   

8.
“打”一把钥匙很简单,拿一块铁皮,用榔头、凿子之类的简单工具,敲敲打打,稍有经验的师傅,几分钟即可制作一把。“铸”则不然。它先要将金属加热至熔化,然后将金属液倒入固定的模子,使之冷却凝固,成为某种器物。  相似文献   

9.
“唇齿相依”——这被形容为理想状态下零供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供应商比喻成洁白的牙齿,零售商就是那抵御风寒的嘴唇。但事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所谓的“霸王条款”、“乱收费”、“潜规则”……一时间,昔日荣辱与共的零供关系,渐渐演化成矛盾凸显的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0.
庄建生 《商界》2008,(6):116-118
选择本来就是一个一种取向代替另一种取向的过程,很多时候会导致“此消彼长”的现象,没桃吃的猴子过去一直是被当作“三心二意”的反面典型为大家所知,但其实我们注意猴子的每一次行动,就能看出这是一只聪明的猴子,并且是一只做事“一心一意”的猴子。  相似文献   

11.
钟文倩 《浙商》2010,(5):97-97
在国内建筑业,挂靠模式无疑是一个“潜规则”。华锦建设仅在2009年就拒绝了总额约20亿元的此类挂靠业务。  相似文献   

12.
超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随便拿”,这随便拿所带来的“快感”是独特的,其实已经是“体验经济”的一个范畴了  相似文献   

13.
王岚 《国际市场》2006,(11):58-59
一个家好比一个“笼子”。“笼子”有华丽有简陋,有古典式有现代版,或占繁华闹市或居乡村僻野,里面的人则像是大大小小的鸟。一个人无论长得多大多高,在父母眼里总是小孩,就像一只小鸟,离不了“笼子”。  相似文献   

14.
吴亚芬  白友文 《浙商》2008,(19):37-38
随着有关部门调查的深入,“三鹿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一个单一的个案,迅速演变为一种惊人的行业现象,由此也戳穿了极速发展的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5.
高勇 《商界》2009,(3):90-95
购物篮体现了客户的真实消费需求和购物行为,每一只购物篮里都蕴藏着太多的客户信息和关联销售的“潜规则”。去准确发现、正确解读这些“潜规则”,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樱子 《销售与管理》2009,(8):104-109
品味一座城市,除了用“脚”去丈量,你还可以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对于成都这样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或许还要用“口”才能真正品味到它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郭瑾 《国际广告》2009,(2):136-137
“人”和“文化”几乎是公司经营理念的老生常谈,但在它们之前分别加上“快乐”和“颠覆”,你将看到一个拿奖拿到手软的广告创意公司。  相似文献   

18.
这一次首推刘永行.当然也少不了刘永好——一个“造铝涉险”.一个“多元受困”——关于他俩的“问题”.将已经淡出公众视线的刘永言.陈育新(刘永美)卷了进来.“分家“已有十余年的刘氏兄弟再度作为一个“整体”受到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9.
银虎 《销售与管理》2007,(2):I0017-I0019
“后起之秀”想要赢得非常规的发展,敢于打破行业的“潜规则”,无疑是后发先至的一种高明策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世界最毒蜘蛛之一的一只“巴西游走蜘蛛”竟然现身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一家超市,幸好被售货员及时发现,没有伤及消费者。塔尔萨“天然食品超市”一名雇员15日在超市农产品专柜一堆进口自洪都拉斯的香蕉中发现这只毒蜘蛛,成功将它“抓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