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预防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视角,着重探究并检验银行竞争加剧对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文章发现,整体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且该效应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强化银行作为“大债权人”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双重路径实现的。进一步地,文章从微观产权性质、中观外部制度环境以及宏观货币政策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银行竞争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货币政策未能与银行竞争达成协同效应抑制金融化。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银行业改革以构建健康、有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利用面板计量估计方法,从数字经济对银行主动风险和被动风险的差异、数字经济不同渠道影响的分析和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银行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主被动风险差异来看,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地区银行业被动风险;第二,从作用渠道来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减少经济波动等渠道降低地区银行业风险,也会通过金融深化、加剧银行竞争等渠道增大地区银行业风险;第三,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本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邻近地区银行业风险水平,且其降低效果比本地效应更加显著。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撑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金融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作为传统金融通过科技赋能方式形成的新产物,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在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从竞争、业务、风险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补充完善作用,同时,本文给出了一些建议,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进步发展有积极影响。商业银行加强自身与数字金融的融合,注重创新,同时做好对于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个“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产业空间分布的动力机制,发现:除传统的集聚力(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分散力(拥挤效应)外,微观企业的选择效应是产业空间分布的“第四动力”.其作用路径:一是企业层面,给定外部竞争水平,效率异质性可能是“外围”高效率企业向“中心”集聚的“向心力”,也可能是“中心”低效率企业向“外围”迁移的“分散力”;二是区域层面,给定现有产业空间结构和外部竞争水平,较高的区域平均生产率门槛值促使低效率企业更趋于集聚,以通过“抱团效应”抵消竞争压力;三是产业层面,给定企业个体特征,产业内企业异质性初始程度和边际变化的作用方向是有差异的,既可能是集聚力,也可能是向心力.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空间为产业份额和市场效率的双重“中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选择2011—2021年江西省11个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西省经济的影响,并且构建中介变量为产业高级化的实证模型。得出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且这种效应可通过产业高级化路径实现。因此,江西省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4-2009年地级市以上城市的经验数据,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试图识别出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策略及其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自2003年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地方政府间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不再是全局性问题,而是局部性问题。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相邻性地区,还是经济意义上的相邻性地区,唯有中部地区城际政府间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证据显著,其他地区则表现出不同的竞争类型。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城际政府环境规制为"差异化竞争";西部地区则没有明显的环境规制竞争策略。与此同时,政府环境规制竞争对经济增长效应的作用方向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显著的正增长效应;中部地区则为负增长效应;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的增长效应。这些研究既为创新各级政府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提供改进空间,又为推进环境政策差别化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1 ~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政分权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孟添天 《商业时代》2022,(3):162-165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市场潜能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竞争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地区市场潜能的提高,对该地区增强资本流动特别是促进资本流入具有显著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市场潜能的差异容易引起区域资本的非均衡性,而市场潜能对资金流动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地区之间资金转移的竞争性.市场潜能较高地区对市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信息熵法衡量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在村庄之间的空间传染效应,以空间的视角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普遍偏低,东部相对较好,中部最差;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传染效应,地理矩阵下的空间传染效应尤其突出;东部地区显著的HH型村庄较多,中部地区显著的LL型村庄较多;空间滞后模型是分析地理矩阵空间特征下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民主、科学技术和快递点均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伟林 《市场论坛》2007,(1):87-88,61
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无疑也将产生促进作用。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入手,对金融安全、银行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并提出金融开放带给我国银行业更多的是机遇的观点,实现我国商业银行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够激励重点鼓励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因而,要发挥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应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创新降低信息不透明度的信息生成与沟通机制,着力提高产业信息透明度;密切银行业结构优化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2009—2022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研究政府科技投入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政府科技投入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不同省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影响关系,即初期有一定抑制效应,随后逐渐转变为促进效应。然而,政府科技投入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这表明政府科技投入能让环境规制的拐点提前到来。从空间效应来看,政府科技投入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相邻地区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得到证实,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是一种通过技术和创新手段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方式,通过对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金融科技可以逐步地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2004—2020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科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整体的转型升级。第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第一产业向更高产业的转型发展,且促进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发展的力度要大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发展的力度。第三,金融科技对于整个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促进力度在我国的区域表现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文章积极建议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优质产业,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7-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广义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地区融资模式对地方创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与既有研究不同,本文考虑地区创业与创新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将空间效应引入对地区创业创新活动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地区创业创新活动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会通过不同渠道推动邻近地区的创业创新活动;地区融资模式对创业创新活动也有显著影响,银行信贷主导的地区融资模式会抑制地区的创业创新活动,而活跃的权益融资则有利于该地区的创业创新活动;同时,地区创新是促进地区创业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虽然银行信贷主导的地区融资模式不利于地方创业创新“数量”的增长,但对于提高地区的创业创新“质量”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金融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我国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发展为14家。灵活的经营体制使其在金融市场上显得非常活跃。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强大生力军。我国银行业呈现出国有商业银行“大而不强”,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强而不大”的特征。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国有商业银行及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劣势,对于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银行业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一国之内税收竞争的增长效应更多地受制于对外开放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旨在从贸易开放的视角实证考察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 SLS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贸易开放与地区间税收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策略替代性;面板门限模型( PTR)的运用,发现不同区域贸易开放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税收竞争增长的类“N”效应。在考虑到贸易开放度区域异质的情形下,地区税收竞争依旧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注重税收竞争对政策工具的“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创新阻滞效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关注的大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激励效应,而忽视了产业集群的创新阻滞效应。诸如:拥挤效应和外部不经济、过度竞争效应与"柠檬市场"、路径依赖效应与技术锁定以及增大投资风险效应,只有综合考虑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辩证机理,才能正确制定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促进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银行以其出色的运营、提供的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等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遭遇国际性金融风暴的肆虐时更是一击便倒,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分支或者领头羊的角色更是深受影响。而如何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进行开展,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负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呈正“N”型波动;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带来的负向影响主要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