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术通信是为保障战斗指挥和战斗行动而建立的通信,在其协议设计时要更多考虑时延和可靠性因素。考虑到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组网协议是战术通信系统使用最广泛的协议,采用排队论的方法研究了TDMA协议对报文传输时延的影响,并提出一种TDMA和码分多址混合组网方法,在不降低网络吞吐量的前提下,大幅缩短数据包排队传输时延,〖JP2〗尤其在负载较高的场景优势更加明显。通过仿真结果和解析结果的比较,所提方法的排队时延分析可近似为不均衡队列的排队问题,因此从理论上能够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减少排队时间。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排队时延和网络吞吐量等网络性能上较原TDMA方案有明显提升,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TCP Vegas具有比TCP Reno更好的带宽利用能力和稳定性,但是在带宽时延积较大的网络中,TCP Vegas会出现慢启动过早结束、拥塞窗口过小的问题,降低了传输效率.文中在分析慢启动结束的原因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临时性排队时延进行估计,将其排除后再进行慢启动结束条件判断的TCP Vegas慢启动算法,对不同网络条件有自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能有效避免慢启动过早结束,使TCP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PacketRing,RPR)是IEEE802.17正在进行标准化主要用于城域网的新型MAC层协议,也是宽带IP光城域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RPR在结构上从属寄存器插入环,其时延性能为业界所关注。本文根据RPR包含3个传输缓存的完整模型,利用排队论,对两种转发缓存结构下RPR3种优先级业务的排队时延吞吐量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得到最大吞吐量和节点数目的关系、单转发缓存和双转发缓存结构下RPR的3种优先级业务的排队时延吞吐量性能及其对比、排队时延和节点数目的关系等一系列极具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能量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可充电电池的容量和缓存大小会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因此,正确理解电池容量和缓存大小对性能产生的影响,对节点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文献通常把数据到达和能量到达简化成泊松过程,无法刻画传感器数据和能量到达均具有突发性的实际情况。为了准确刻画数据和能量的到达过程,采用两状态Markov调制的on-off流模型描述数据和能量的突发到达过程,利用虚拟队列刻画数据缓存的占用情况和能量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虚拟队列进行排队分析,得到丢包率和平均延迟的表达式。通过数值研究和仿真验证了不同数据缓冲区大小、电池大小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数据到达突发度提出了缓冲区大小和电池大小的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仿真为主要手段研究了自组织网中基于AODV的路由算法的性能 ,比较了采用全网泛洪方式和限制泛洪半径方式下的网络性能。改进了现有调度策略 ,并仿真了其对端到端时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限制泛洪半径方式的网络性能明显好于全网泛洪方式 ,而改进型调度策略也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6.
运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 Modeler10.5作为开发环境,建立了临近空间通信网模型,设计了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时分多址(TDMA)接入协议,实现了各个地面站对临近空间物理链路资源的有效共享.利用排队理论推导了该协议下的平均网络时延计算公式.收集的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平均网络时延.  相似文献   

7.
端到端时延是评估Internet的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端到端时延的测量存在收发时钟不同步问题,所以常用的网络时延测量方法大多是通过测往返时延来间接求得端到端时延,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文中基于GPS接收机的同步方法设计出网络时延测量仪来测量端到端时延,解决了收发时钟不同步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异步发射信号的MIMO系统模型:在V-BLAST 系统各发射天线对应的数据流中人为添加时延,使得各发射天线的信号异步 发射、异步到达接收机。基于该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差分检测方法,解决了传 统V-BLAST方法无法进行差分检测以及无法实现单天线检测的难题。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 在不同的相对时延情况下的误码率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洋蒸发波导中多径信号场强计算和时延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带限信道建模方法。给出了一种分段的射线追踪算法,提出了多径到达信号分离和场强计算的方法,考虑了电波空间扩散、粗糙海面反射和接收球;研究了时延估计规律、系统设计和使用策略。数值试验验证了建立的带限冲激响应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海洋蒸发波导通信的链路预算和性能分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控制信号频率、带宽和能量正余量可达到预期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用时隙ALOHA算法的无线Ad Hoc网络,考虑数据包到达的动态性与数据包传输的随机性,以最大化吞吐量为目标,同时满足数据队列稳定性,构建了关于接纳控制与竞争接入的随机优化问题。由于在时隙ALOHA算法中数据包传输的最优概率取决于无线Ad Hoc网络中数据队列非空的活跃节点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活跃节点数预测的时隙ALOHA算法。该算法要求无线Ad Hoc网络中的所有发送节点实时地侦听通信信道的忙闲状态,计算基于信道状态的活跃节点数条件期望,从而动态地预测无线Ad Hoc网络在不同时刻的活跃节点数,达到网络节点依据局部网络状态信息自适应地优化数据包传输概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估计无线Ad Hoc网络在每个时隙的活跃节点数,从而显著提升网络吞吐量并且降低数据包的平均排队时延。  相似文献   

11.
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UDN)作为5G网络架构的关键技术,其切换时延及无效切换等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巨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策略的机器学习算法,并结合用户的移动性数据,进行较高精确度的切换预测,减少切换时延及非必要切换等目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结合改进机器学习算法的切换策略,不必要切换率降低了40.2%,平均时延降低了28.6%。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信系统中不同编码模式的网络实时音频传输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的检测精度及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实时音频服务质量(QoS)性能分析的新方法。该新方法基于音频(声码)识别技术,精确得到语音延迟和抖动;基于信令辅助技术,检查数据包的转换情况,得到精确丢包率。该方法改进了现有的不同编码模式下传输时延的测量方法,提高了传输时延及抖动的测量精度,并实现了音频数据丢包率的有效度量,能有效地支持语音QoS性能分析;并且可提供可视化分析及直观地展示统计结果,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测试场景,具备可重用性,可在其他网络实时音频测试环境中推广和部署。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网络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网络质量,针对手机接入时延问题,秦皇岛分公司进行了数千次拨打实验,并分析出时延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超市顾客到达的随机性和服务时间的随机性,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不同的顾客到达和服务水平,在MATLAB/Simulink上对超市单队列多收银台的服务系统进行了动态模拟仿真,得到不同顾客到达率和不同服务水平下,顾客的排队等待时间,服务器的空闲率等要素.综合考虑顾客等待成本和商场的成本效益,进而得出超市为满足一定服务水平应该开设的服务器个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局域网不同媒体类型的访问服务质量研究,本论文详细探讨了媒体访问的控制策略,首先简要分析了网络服务质量的两类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DiffServ服务模型设计了优先级排队与权重分配相结合的媒体访问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访问控制策略能够有效的保障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内容都能够获得较好的网络服务质量,对于进一步提高局域网内的媒体访问服务质量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知无线Mesh网络随着频谱空穴的变化,路径随之改变,给数据传输带来负面影响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路径算法,该算法采用多agent强化学习模型,结合多路径调度策略 , 通过Q-学习算法更新Q值路由表。在路由变动的情形下,节点能够始终有较优路径传输 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网络时延,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7.
UxDMA算法是一种高效的集中式算法,是用于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和码分多址信道分配的统一算法。在UxDMA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束天线的多波束形成能力,针对低时延定向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集中式调度算法——CLSM(Centralized Low-delay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beam Antennas)。CLSM通过不同时延等级限制的报文来比较着色后发送链路的优先级,优先选择高优先级链路传输。通过仿真验证了CLSM的性能:与UxDMA相比,该算法在多时延限制的发送端调度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清除阻塞型M/P/C/C排队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到达率及平均服务时间分别对应相同的情况下,其呼叫损失概率与爱尔兰-B公式符合得很好。这一结论对通信网络规划过程中考虑业务流的自相似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寻路交换是多级交换网络中的一种常用技术,但它容易因冲突而形成网络内部阻 塞 。为减少连续冲突,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基于三级Clos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 自寻路机制。通过在交换网络前端采取“信元间插”策略,将分组的连续信元在时间轴上 打散,保证业务被均匀地发送至网络中,从而大大减轻了网络内部阻塞;同时,通过在第一 级交换单元中设置“逻辑指示器”,为不同的业务流合理地选取第二级交换单元,一定程度 上保证了第二级的负载均衡。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与CRRD(Current Round-Robin Di spatching)等其他交换调度方 式相比,新自寻路机制下的信元平均网络时延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0.
M IL-STD 188-220C是军用分组无线电C4I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标准。协议的流量控制采用5种不同的网络访问延迟(Network Access Delay,NAD)算法实现。为解决不同NAD算法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基于战术互联网应用环境,采用了网络仿真的方法,对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在信道吞吐量、端到端时延、对信息优先级的支持、节点公平性和实现复杂性等方面,得出了不同NAD算法的性能和特点。这些结论对于协议的应用和改进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