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正 《广告大观》2003,(8):32-33
广告主和广告人对广告往往有着不同的欣赏立场,广告人视创意为生命,为灵魂.但却常常忽视市场和消费者:广告主最了解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对创意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创意,他们需要有销售力的广告作品.要求广告诉求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智.对广告诉求的要求胜过创意表现本身。于是在广告人和广告主的拉锯较量中,  相似文献   

2.
籍元  崔翎暄 《商》2014,(9):91-91
准确的说,这两本书,应该分为三本书来读,而他们之间又构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克劳德霍普斯金的《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构成,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位作者,在成为广告人之间的经历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广告人的经验。第二部分有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单独构成,主要记述的是他创办奥美广告公司以后的一些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两部分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在于成为一个广告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的是如何把一个广告公司做得更大更好。〈br〉 笔者主要从他们的思想总结中得到自己对于广告的启示,然而在如何运营广告公司上的比重较为轻一些。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告》2006,(3):31-32
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者,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经营!为公司搭建更好的业务发展平台,给员工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员工都可以在公司找到发展的空间。您认为女性广告人在竞争中有何优势和劣势? 对于广告这个既需要灵光闪现,又需持久地、坚韧地、日复一日地进行颠覆的行业,女人的韧性比起男人似乎更略胜一筹。应该说,聪明与不服输的韧性,造就许许多多出色的女广告人。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观》2003,(6):86-88
广告专业已成为一个热门学科,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课。如何使广告学的教学更结合实际,大家都在探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科学系2000级广告专业班所进行的“准广告人眼中的《大腕》”课堂讨论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组织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打开思路,拓展联想。影片《大腕》以荒诞的情节,调侃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喜剧葬礼广告的故事。在这黑色幽默中,有着值得广告人借鉴的亮点和应该引起广告人警惕的告诫。通过这个荒诞的葬礼广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注意到了什么,是讨论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叶茂中 《广告导报》2004,(27):63-63
1996年夏天,龙之媒广告人书店徐志明来电话说《广告导报》的凌平来京,想一起吃个饭——那是我来北京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6.
《广告导报》2008,(1):144
2004—2005年,广州广告人格雷想办一本广告杂志,找上了当时的热血广告青年阿三和郑晓燕,这本杂志的名字都想好了:《拍案》。可惜的是,对于这本杂志的想法可能太大太多,《拍案》最终没有办起来,胎死腹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告协会组织开展全国广告行业资格评定工作,是一项造福广告人,促进中国广告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好事,对于激励广大广告人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加强学习和钻研本专业的业务技术知识,保证广告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都大有好处。对解决媒体广告人的专业出路,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相信也会有一定促进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瓯 《商》2014,(52):196-196
通过阅读克劳德霍普斯金的《科学的广告》与大卫格威尔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可发现两者对广告的艺术性与科学性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两位大师的思想阐述,对广告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进行论述对比.  相似文献   

9.
96年6月中国广告界首次赴法参加国际戛纳广告展.乘兴而去,铩羽而归.无一作品^围。灌垢易,涤耻难。巨大的震撼、冲击乃至自愧弗如的羞惭感.使中国广告人汗颜.但国际广告水平还是无情地将中国广告远远地甩在身后。  相似文献   

10.
杜格礼 《中国广告》2007,(3):180-183
应广告人的强烈要求,从2007年起,《中国广告》杂志培训部充分运用积累5年之久的论坛品牌资源,根据广告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开展系列广告业务培训活动,得到了业界的热烈反响与充分肯定。我们将精选培训的优质内容,通过《广告学堂》栏目,及时贡献给我们的读者。——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贺欣浩 《中国广告》2003,(4):126-127
不是每个人,确切地说是广告人,都拥有这项才能。我本人,则是"单一概念广告"最忠实的卫道士之一。从开始到最后,我的这则短文也将始终恪守"单一"的准则:只谈论"单一概念广告",没其他。简单地说,"单一概念广告"就是一次广告接触中只传达唯一的一个概念。与此相反,"非单一概念广告"就是在进行一次广告接触的时候,妄图将所有的概念一下子塞进对方的脑子。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时任国家工商局广告司司长的刘保孚先生专门为我作序,鼓励我出版《自选广告集锦》。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谓的“美妙计划“——召集各大广告公司、各大广告人提交自鸣得意的广告策划方案、广告作品,汇编成本区别于“戛纳广告作品集”、“央视广告作品集”的书册。这在那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广告协会统计:截止到2004年,中国大陆有报社1955家。通常情况下,每一家报社都有一个广告部门在负责其广告经营。是年,这支报业广告人队伍为23646人,当年报业广告营业额为2307241.62万元人民币,人均创收97.57万余元。这其中,作为大陆唯一的全国性英文日报的中国日报,在编委会领导下,经全体广告经营人员努力,其广告额也创了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4.
倪宁 《广告大观》2005,(8):42-43
《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已经公布,开始实行。这一举措,无疑对我国广告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对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广告行业,对推动业内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评定工作委员会的一名成员,笔者极愿意看到借助于广告专业技术资格的考核评定这一杠杆,能使广大广告人更加得到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史琼 《广告大观》2004,(7):145-147
文学与广告的纠缠,几乎是源于广告诞生那一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告由于其通俗化的需要使得主流文学在这一领域显得曲高和寡,难于应用。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为中兴百货所做的长达十余年的广告,以其另类的诗文案文风和实验性的视觉冲击,赢取了各大广告奖项和广告人敏感而向往新鲜  相似文献   

16.
迷茫需大观     
黄升民 《广告大观》2013,(12):42-42
认识陈徐彬有多少年了?好像也有十多年前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广告大观》这本杂志,南京的老韩在搞《视听界》,陈徐彬是个跟班。当时的广告圈风行的几本杂志是刘立斌的《国际广告》、张惠辛的《中国广告》和陈永的《现代广告》。凌平的《广告导报》和穆红的《广告人》属自办发行也跃跃欲试,陈徐彬还没算数。十年前《广告大观》正式公开发行的时候我还揶揄过这个杂志的新老总,广告圈风起云涌新旧交替,几本老牌杂志做得吭吭哧哧,你何才何德敢来大观呢。陈徐彬听了也就嘿嘿的笑着,说盼望大哥支持给机会,努力就是了。  相似文献   

17.
广告收费制度的争议由来已久,业界和专家学者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平衡:既能体现广告人努力的价值所在,又能让广告主确实收获一定的广告价值,心甘情愿地付钱。合理的广告收费制度,不仅能保证广告投入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有效刺激广告人的创作激情和欲望。  相似文献   

18.
黄莉 《广告大观》2005,(8):28-29
广告人为什么要参加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资格为广告主做出让他们满意的方案与作品。已有声誉的广告公司、广告人自然有这个资格,而新崛起的角色则可以凭这个资格拿到敲门砖。但不管评定的过程如何,结果如何,这场评定的最终目标都是直指广告主。应该说,对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最有发言权的角色中,广告主是无法回避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有些企业开疆扩土,广告为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个别企业一旦成功,广告在其词典里就变得可有可无。专业的广告人为了产品和企业的传播绞尽脑汁、贡献智力.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广告策划案,使得企业逐渐成长,由小到大。但当个别企业做强了、做大了。却又往往认为广告公司是靠他们吃饭的人,离了他们。广告人的生存都有问题,于是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广告人。作为广告研究的学者,我无意片面夸大广告的作用,不是说企业离开广告就不能生存,不能发展,但是成功的企业也不能轻视或歪曲广告的作用。应当正确评估广告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告导报》2006,(6):30-31
2006年4月27日晚18时,北京天伦王朝2层宴会厅灯光绚丽,高朋满座,众多传播界,广告界知名人士和国内诸多知名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欢聚一堂,共度由《广告导报》杂志社,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营者》杂志社,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等5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05年中国年度传播大奖”,“2005年度十大传媒人物”,“2005年度十大广告人物”,和“2005年度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的颁奖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