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敏 《商场现代化》2005,(12X):205-20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焦点,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奔小康步伐的要求“三农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农业是薄弱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这种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途径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更多的农民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奔小康步伐的要求."三农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农业是薄弱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这种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途径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更多的农民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扩大城镇就业队伍.  相似文献   

4.
当前“三农”问题有所缓和,但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而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然而,由于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农村各类矛盾堆积,问题纷杂,就业培训严重滞后,影响农民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不利于生活的在城镇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为此,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就业培训长效机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调整城乡关系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条件下,就农业解决农业问题,就农村解决农村问题,就农民解决农民问题是不行的,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下,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重农主义”大可不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武 《新财富》2004,(4):24-26
农业技术的改进、产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总体需求,因此,通过发展农业为农民增收是一条死胡同。继续靠发展非农产业来解决农民收入与就业问题会很艰难,但至少是可能成功的路。而要彻底消灭城乡收入差别,国家必须更多补贴农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与就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十一五”期间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使就业问题也得到一定的缓解,形成信息化与就业相互促进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并分析了统筹城乡就业对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几点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振  鲁敏  刘增凡 《商业研究》2003,(15):173-175
“三农”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向现有城市转移一部分,也可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推进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向,要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针对“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至今“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农业和农村发展速度降低,农民收入增长停滞或下降,使“三农”问题由原来主要表现产量问题或说食品安全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就业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城乡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三农”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已经越来越被国家和社会各界所重视.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应是农民问题,而现在农民问题的核心已不是单纯的土地问题,还有个就业问题.可以说,农民就业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和重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大方向只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潜力很大,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也很大,但是根本的出路是要转移到农业和农村以外去.宁夏南部山区各市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土地贫瘠,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可能养活所有的人,进而也使宁夏南部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从农村转移出去、如何实现宁夏南部山区农民的真正致富?就成为解决宁夏“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焦点,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伍淑 《商》2013,(24):299-299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致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尤其以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组成的“4050”失地农民群体最为突出。如何合理的对该群体实施就业安置让其在失去土地后能有效的融入城市生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问题出发,对积极探索促进该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青 《市场研究》2004,(6):53-54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合称“三农”问题。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和农村落后的“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8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全国农民  相似文献   

17.
丁惠灵 《现代商业》2014,(15):261-26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步伐加快,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并且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说的就是中国女大学生的就业处境。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研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结合“美女经济”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社会现象,探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业是将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深化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努力深化乡村旅游产业内涵,扩大旅游市场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义非常重大。新生代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异地以非农产业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支新型劳动队伍;业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关系至q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它的转型升级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数量人员、素质、产业分布状况和组织方式分析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文化素质低缺乏就业竞争力,转移就业组织方式低级化,转移就业成本较高等关键问题。解决黑龙江省农民转移就业与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加速建立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拓宽转移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中向好,就业目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已见端倪。同时,就业形势也出现一些新迹象。预计下半年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存在,一些影响就业的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建议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就业促进计划,将“就业优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