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倩 《消费导刊》2012,(4):80-81
本文根据《南宁市统计年鉴》中2000年-2010年南宁市R&D经费投入数据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南宁市未来几年的R&D投入经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南宁市R&D经费投入虽然将持续上升,但相对GDP总量而言R&D投入强度仍然保持较低的水平,与南宁市“十二五”规划中R&D投入强度的科技目标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静 《商》2013,(7):115-116
根据河北省2003-2009年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理论,本文探究了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经过分析,结论表明:河北省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R&D经费内部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经费支出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曾丹 《市场论坛》2006,(3):53-54
文章从研究与开发(R&D)资金投入、科技人力投入、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四个方面时辽宁省的科技投入状况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投入配置时策。  相似文献   

4.
陈莉 《商》2014,(1):289-289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根据2005年到2010年广西区的数据,对广西区科技投入与广西区经济增长进行灰色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人员投入、 R&D经费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这三者与广西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并且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不明显,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促进效果最明显,而R&D人员投入居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年至2009年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在时四川高技术产业R&D活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论:总体而言,四川省高技术产业R&D经费和R&D人员的投入对产出影响显著,但是,高技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为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升高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2000年,全省各级加快实施“科教兴豫”战略,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较大成效,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2000年河南科技发展总体情况 1、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国际简称“R&D活动”)水平明显提高。R&D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普遍以R&D经费指标占GDP的比重来说明本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R&D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哈尔滨市工业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投入强度不够,小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等问题较为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推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加大企业R&D经费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发展(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有不少学者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过研究。依据浙江省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两个变量进行了ADF平稳性、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R&D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尚不是研发投入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R&D投入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R&D投入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市的R&D投入情况与国际上的主要发达国家的R&D投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目前上海市的R&D投入强度的增长趋势和国际R&D强度的增长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但投入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针对这一状况,对如何提高上海市的R&D投入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R&D投入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5年的R&D投入和GDP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ECM)及葛兰杰因果检验技术,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R&D投入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均衡关系;在我们所研究期间的短期内,R&D投入变动不是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本文给出的解释是: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跨技术和商业两个界面。R&D投入主要表现在技术领域,从技术扩展到商业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激励和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