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公允价值的可靠估计,这也催生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新的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财务报告目的,成为评估界和会计界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对资产评估业的客观要求.探讨了发展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光涛 《现代商业》2012,(15):243-244
由于公允计量与成本计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就赋予了以财务报表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独特的特点。本文即从其特殊性出发,探讨该评估方法出台的背景、评估业务范围界定、执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中的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评估方法等理论问题,目的在于阐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理论,解决资产评估中的难点,促进该方法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3.
肖静  曹勇 《现代商业》2008,(17):234-235
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各个国家资产评估准则中对价值类型也有不同的表述.本文回顾了对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几种典型分类,从会计新准则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为基准,对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分类重新思考,将其划分为公允价值类型与非公允价值类型.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较多经济业务中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强调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市场不完善,判断是否满足这些特定条件存在模糊性,确定公允价值存在主观随意性,因而上市公司存在较多的利用公允价值的利润操纵机会。本文建议,外聘资产评估机构,运用资产评估规范上市公司与公允价值相关的盈余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康峰  ;乔永峰 《商》2014,(52):152-152
一、论文背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事物,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均不完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的接轨使得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内,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越来越受到会计界和资产评估界的重视,利用资产评估获取公允价值,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所确定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而且也将为评估行业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6.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评估带来了空前的需求,为资产评估扩展服务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资产评估行业应该加强同会计界的合作与协调,提高专业水准和公信力、完善资产评估领域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和搭建公允价值信息平台,以促进资产评估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讯海外版     
《对外经贸财会》2005,(11):55-55,46
南亚国家将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议;马来西亚采用新会计准则;AICPA发布涉及公允价值审计的两项审计准则解释公告;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FASB发布修改后关于资产转让、资产维修和特定混合资产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8.
随着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与传统资产评估业务相比,具有特殊性.本文对资产评估与会计价值衔接这一理论前提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改进国际会计准则》项目,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能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损益;另一方面对披露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章华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78-179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步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新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的。为此,首先讨论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体现和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些问题,接着分析了8号准则——资产残值,最后做了总结。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及对利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公允价值,FASB有明确的定义。在2000年2月发布的SFAC No.7正前面的术语表中,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的购置或出售金额。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中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笔将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来探讨对利润的影响,从中全新认识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颁布的8项新的资产评估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理论体系逐步走向成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新涌现的资产难以在具体评估准则指引下进行正确的价值计量.生物资产作为一种新型资产,由于本身的生物特殊性,评估没有具体的独立的准则指引,从而影响了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文章通过对生物资产及其评估的探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估建议,以完善我国资产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章华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78-179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各种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步伐,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新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和发布的。为此,首先讨论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体现和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些问题,接着分析了8号准则——资产减值,最后做了总结。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与特征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6年也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其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中据以购买或销售资产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公允价值为,公允价值是指在熟悉情况的条件下并且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基本原则债务所用的金额。  相似文献   

15.
2019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所清偿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账面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会导致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无法准确确认收入,准确计算缴纳增值税。文章对以固定资产、存货清偿债务实例进行分析,提出这类业务要通过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债务重组收益分为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收益。  相似文献   

16.
杨继杰 《北方经贸》2014,(9):145-145
为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更为有效、统一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1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其重新给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计量,而不是特定主体的计量,要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通过借鉴资产评估的方法,指出估值技术方法,使公允价值的要求更务实。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新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与旧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指出新旧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在适用范围、迹象判断、计量原则的操作和公允价值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难点,并且当前还存在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难题,因此,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积极研究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有助于维护入世后我国的经济利益,完善我国现行会计标准和独立审计准则,改进财务报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从而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业会计》2004,(4):51-5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行为,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形象,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三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与价值估算相关的其他业务,可以参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评估工作与会计工作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各自领域中均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广泛应用。但是,公允价值实际运用与其概念在两个领域中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公允价值的正确运用加以重视。本文对公允价值在资产评估与会计中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处进行简单分析,对会计公允值与资产评估中所对应的市场价值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评估准则应该与会计准则积极进行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