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管齐下 加快财税改革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于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这一表述,是建立在过去中央全会文件中已形成的"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但与之相比,具有更明确的要点、更丰富的内涵。合理明确各级政府事权是始发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够适应经济管理体制总体模式的财政体制,是以"经济性分权"形成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  相似文献   

2.
2016年8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进一步落实。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重点是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而此次《意见》是针对央地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开展的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财政事权的规范配置是财政收支规范划分的重要基础。而正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忽视,才导致了我国央地政府事权与财力不相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此次《意见》提出研究起草政府间财政关系法,并提出构建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以解决新增财政事权在政府与市场以及央地政府之间的划分问题。但就如何具体构建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从我国新增财政事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从而思考如何构建我国的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3.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财税分税权制度,分税制改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使地方之间财力得到合理均衡。分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这十几年的运作中出现了一些列的矛盾与新问题,该文意在对中国现行分税制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对分税制改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纠正目前流行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的理论偏颇与欠科学之处,为构建合理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供正确的指导规范.本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转型,流行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已不再适用,但代之而起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也是欠科学和不全面的,且对其中的"事权"概念存在误解.按照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和对"事权"概念的正确解释及解决我国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关系矛盾的现实需要,科学、全面的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应当是"公共服务职责划分清晰,事权财权与出资责任相匹配,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未实质触及政府间税权尤其是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这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核心问题,存在行政和财政体制改革不同步的体制性障碍。推进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应审视、锚定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目标取向,通过政府间关系制度重构和创新,破解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匹配体制。  相似文献   

6.
"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状况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并为地方政府建立一个可持续、稳定的财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营改增"得以顺利推行的基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税收划分和增值税分成问题,并借鉴了几个典型国家的增值税分成经验,设计了增值税的地区差别分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商》2015,(27):233-23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可见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财税政策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其中,政府间事权划分又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财政管理体系的核心要件。从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梳理,但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晰越来越制约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因此,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珮露 《商》2013,(7):181-182
自1994年分税制实行以来,一直遵循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事权下放,财权集中,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因而自十七大以来,提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但是如此强调财力会带来什么弊端呢?本文在了解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分析了事权、财权、财力应该如何划分,事权以横向划分为主,在事权确定的提前下,合理的分配财权,然后再通过转移支付平衡财力。因此,与事权相匹配的基础应该是财权,财力的匹配是财权与事权匹配所追求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财力与事权匹配起来,而必须重视财权匹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增强政府预算透明度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合理安排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预算管理,事权与财力匹配,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等方面对我国预算透明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将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细化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等增强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殷立辉 《北方经贸》2007,(12):66-67
基层财政困难根源在于财政体制不规范,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对称。解困的根本途径在于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创新财政体制的前提条件是简化现有过多的政府财政级次。以地方财政体制变迁为视角,推行"省管县"改革,简化财政层级,可为合理配置政府间事权财权、彻底解决基层财政困境,为地方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财政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金融业发挥着提供铸币收入、平衡预算赤字、替代财政投资、平衡地区差距、替代财政补贴等“第二财政”功能。这种替代既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渐进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有其现实上的不合理性———财政功能与金融功能错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分割,造成了这一错位,只有加快金融制度建设,促进财政到位,才能使得金融归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合多位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和评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流动性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后果的严重性,引发我们对目前全球金融格局及金融秩序的关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不再适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调整不合理的全球金融秩序已不可避免。而金融秩序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的趋势,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在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以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全球金融秩序调整的良好契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当调整财政、税收和汇率政策,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提升政治、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已经比较严重,而区域经济失衡是为非均衡发展战略付出的代价。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财政政策的调控虽然有效,但作用也有限,起根本作用的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解决西部地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除了继续加强传统财政政策手段的力度以外,通过"区域经济调节税"扩展传统财政政策手段是现实生产率与历史贡献相统一的具体体现。通过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分析,有助于正确选择解决区域经济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陈丰 《财贸研究》2012,23(1):117-121
长期以来,两岸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尝试通过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来完善金融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有自然形成、政府主导和混合形成三种模式。上海、北京无论是在金融综合竞争力还是在金融生态环境上都有基础和实力与台湾直接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而福建等中等发展区域应通过政府的引导有效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以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旭  陈敏 《商业研究》2007,(6):116-119
国有四大银行在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以四大商业大银行为主体、中小银行机构参与竞争的银行体系逐步形成,传统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当前,应逐步完善以中小银行机构为核心的新的区域金融安全网,将地方政府管理纳入事前防范体系;重点构建事后处理体系,建立同业救助基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有效化解金融结构变迁中的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秦勇  李凤霞 《价格月刊》2012,(6):73-75,79
土地在为地方政府汲取大量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不少负面效应,治理"土地财政"问题,应着力完善财政收支制度,合理配置财政权限,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创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匹配的金融保障是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的前提。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农村金融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有效竞争市场未形成、金融运行基础薄弱、金融配套服务不健全等缺陷,其农村金融保障机制还存在着金融对农产品供给不足、金融对农服务不到位等供需矛盾。黑龙江省应大力加强政策引导与财政扶持,建立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和融资担保新机制,强化金融基础工作建设,以完善其农村金融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金融深化与地区国际贸易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开放度的非均衡分布,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从金融效应的视角分析了地区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并试图引入了财政分权改革下,金融发展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分析框架。我们发现:(1)金融深化有利于地区开放度的提高;(2)地方政府对于金融体系的干涉不利于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3)我国部分地区出口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正式金融。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财政补助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财政用于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民政费用支出与财政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发展具有良性互动关系。在加强对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政扶持的同时,政府要代表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相似文献   

20.
王小华  温涛  宜文 《财贸研究》2013,24(2):1-11
基于国家干预的凯恩斯 AD - AS 视角,主要对财政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用 1952—2010 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 1) 长期内,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关键性因素; 而中央财政支出的扩张却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则并不显著;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还受到消费者预期、人民币汇率、职工工资水平和原材料购进价格的正向影响。(2) 短期内,无论是中央抑或是地方财政支出都能对通货膨胀产生负向的冲击作用; 然而,货币供应量( M0、M1、M2) 却对通货膨胀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且 M0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 3) 新时期,财政货币当局不仅需要高度关注高通胀惯性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尤其应注重财政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分解、梳理及协调配合,而且要处理好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之间困难而复杂的关系,寻求三者之间的有效"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