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界定了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从初次分配公平和再分配公平两大方面构建了分配公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的测度方法,基于1985 ~ 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初次分配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再分配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初次分配公平度大于再分配公平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初次分配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再分配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中部地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依次处于非常公平和比较公平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收入分配公平度总体上相差较小.其中初次分配公平度和再分配公平度,中部地区相对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尹晋男 《商》2012,(9):147-147
收入分配可以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分配。再分配是政府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次调节,主要措施包括征收收益税,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居民进行转移支付等。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再分配主要由政府开展。此外,慈善事业等也是一种形式的收入分配活动,被称为三次分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民收入水平和福祉提升,但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选取辽宁为对象,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构建收入分配差距评价指标,从全省内部、城镇及农村内部、城乡、地区及行业间6个维度掌握收入分配格局,找出辽宁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实现通过缩小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严控高收入群体比重,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收入差据拉大不能简单等同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比差距拉大本身更值得关注;我国收入分配不公体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初次分配环节的严重不公制约了再分配的公平;影响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不力的因素不仅仅限于税收的立法与执法,而是有更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巨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也成为"十二五"期间政府工作的重点。以往关于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大多是分析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的有关因素,鲜有文献分析深层次的历史结构性原因。同时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并未涉及。本文分析了影响收入分配的各个因素,构建了解释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机理系统图。研究结果表明,以生产要素分配机制为核心形成的行业、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丽 《商业研究》2006,(1):108-111
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角度看,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民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导原因,且不合理的再分配政策的逆向调节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这一差距。时下,必须从加大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切实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7.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都存在着分配不公的问题,所以,必须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同时调节原则。必须明确的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不是放弃公平。初次分配领域的公平是起点、规则、过程的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再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也不是放弃效率。不仅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而且再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国内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却逐年减少,内需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是造成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城乡和结构方面测度了收入差距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着力分析收入分配不均等对消费需求影响的主要作用点,最后根据所的结论,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备受关注.本文认为,通过初次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来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经济增长与地区收入分配差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众所周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若避开经济增长讨论收入分配,就会使得研究结果有所偏颇。因此,文章基于相关理论,重点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墨菲等人的收入分配与工业化关系理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居民特别是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购买力不强仍然是阻碍工业化进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合理要素价格的形成,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从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入手,深刻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和制度原因,探讨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效需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投资需求,一部分为消费需求。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在急剧变动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收入调节机制的缺失,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已经影响到劳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现阶段,我国个人分配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群体性差距、行业性差距、区域性差距、所有制性差距、国际性差距。笔者根据我国个人收入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刻画教育不平等的指标,选取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动态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正相关.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将扩大0.412~0.618个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发展高级人才市场。以缩小由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分配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6.
纵观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每一次改革都有一定的内在动因,新一轮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就是中国特色分配理论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趋向和高等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是理论层面的动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趋向是制度层面的动因,高等学校自身发展需要是实践层面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英国的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英国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持续扩大,不过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趋势得到控制,收入差距趋于稳定,当前,英国收入差距并不大,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英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意味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不会固定不变,也说明政府政策的取向和干预力度对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之势,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种状况,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也有分配体制改革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漏洞等方面的原因。必须有针性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不同行业及企业间职工的收入差距;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以缩小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对低收入者的救助能力,最大限度的缩小城镇居民贫富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尽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各级政府应加快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落实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完善税收调节分配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控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调节收入差距是有约束条件的。当前对于我国来说,其约束条件主要来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环境、经济收入以及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制约和部分实体经济利润不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收入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极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为敏感问题之一。对于收入分配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市场机制能否自动收敛收入分配差距、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如何平衡等三个问题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影响着中国公共政策的走向。而建立法制社会、规范政府行为等政策建议的提出,则为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极化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