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协同关系,采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中部区域物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分析物流产业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然后通过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引入物流变量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比较推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和物流等因素,揭示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logiscic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强  吴江 《中国市场》2011,(2):12-13
物流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经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重庆市2001—2009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物流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因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改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拉动物流发展;在经济发展程度居于其间时,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江苏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徐州市,应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缩小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最终实现苏北、苏中、苏南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物流人才供需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其发展过程与物流产业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了物流产业经济与物流人才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对我国物流人才需求、流动和供给情况进行了仿真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叶慧娟 《商》2013,(21):293-294
本文鉴于低碳物流对河源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结合低碳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关系,指出了河源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物流信息平台、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河源市在建设低碳城市中的物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翠萍 《中国市场》2011,(23):10-13
物流已是影响区城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从数量上验证物流的经济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江苏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江苏区城经济增长与物流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从短期看,江苏每年货运量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12.8184%被修正。从长期看,江苏经济增长与物流增长间存在可靠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拉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对物流的需求来说,江苏物流业是"瓶颈产业",加快江苏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事实证明,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我国的经济也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对外贸易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而物流园区以及物流基地等遍及了全国各地,初步形成了物流产业的集聚,由此,区域物流和区域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共同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以此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详细探讨了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认清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构建标准化与信息化共存的物流体系这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GDP和货运总量的关系模型,对河北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物流业与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其物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在逐渐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但经济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还未体现出来。为了解决地区物流供需不均衡的状态,实现经济增长和物流业发展同步增长,河北省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大资金投入,规范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提高经济对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河北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杨 《商业时代》2012,(20):128-130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西北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西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下,我国经济水平也逐渐朝新的高度发展。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且对外贸易活动愈发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内各种物流园区大量兴建,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城市当中,物流产业凝聚效应初具雏形,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并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其进行研究讨论。本文首先站在理论层面对物流产业以及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全面探讨与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物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策略,分别为充分意识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建立一套标准化与信息化相互依存的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河源作为广东省欠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积极承接珠三角城市的产业转移,截止2015年底,河源市的产业转移园吸引了以手机、模具产业为主制造企业400多家成功落户。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出发,对河源市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三低四高"问题,研究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帮助河源市制造企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伴随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物流产业会产生聚集现象,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哈长城市群作为东北三省中重要的城市区域群,物流产业占据了黑吉两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测算2017年哈长城市群的物流产业聚集度,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测算了物流产业聚集对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哈长城市群的物流产业聚集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力度不大,今后哈长城市群管理部门应该继续扩大物流发展规模,促进物流产业聚集,以期达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物流发展的冲击产生正响应,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增加,短期内必然增加产品成本,而企业又无法消化,从而制约经济增长。因此,第一,短期内必须从各方面降低物流费用,促进经济更好发展。第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交通设施和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将从运输时间和运输效率方面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节约成本。第三,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是促进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国内有很多文献研究到了航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如,王海俊利用协整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港口物流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谢太峰、王子博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上海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北京市2001年~2011年间的电子商务发展与物流产业增长指标,构建了相应的双变量VAR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证明电子商务发展是促进物流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得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支付方式的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业务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在相邻地区之间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工业发展不仅与本地知识溢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密切相关,而且会受到其相邻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MAR溢出性和Jacobs溢出性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产业专业化的促进效应大于产业多样化,在本地工业发展中Porter溢出性并不显著,但相邻地区的产业竞争程度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目前贵州省高新技术与经济增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各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对各大产业发展的贡献,发现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高新技术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最大,对第一产业的拉动力度最小,最后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