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中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国外合营企业始于1978年。这项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执行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在1978年以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形式,主要是贸易和经济技术援助。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开展了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举办合资企业和通过联合国渠道的多边经济合作等。不断壮大的国际经济合作公司中国承担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企业,是国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从1978年以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即开始提供对外援助,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纵观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国初期,重点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自强;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大以来,在正确义利观指导下,大力推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援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来说,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对受援国来说,中国对外援助推动了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70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真正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相似文献   

3.
贸易援助是官方发展援助的重要形式,中国在WTO贸易援助倡议的启动、后续工作及实际参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让其他国家产生更高的援助期待。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贸易援助是其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形式,其本质是基于平等理念的合作,是贸易援助的补充形式。中国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当尽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提供适当援助。完善对外援助法律制度是顺利开展贸易援助、实现援助目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植荣 《商界》2010,(10):68-70
中国从1956年开始向非洲50多个嗣家援建了900多个成套项目。2000年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中国减免了31个非洲国家105亿元的对华债务。2009年,中国的外交支出为251亿元.其中133亿元用于对外援助.援助的对象绝大多数是非洲国家。要知道,非洲有十几个国家人均GDP超中国,有32个国家的劳动者最低收入超中国。  相似文献   

5.
(一)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对外经济工作是关系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问题。这个指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在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合作,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在1950年我国就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援助,其中提供成套项目援助始于1954年。1963年底和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时,宣布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阐明了中国对外援助是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提供无息贷款;中国政府派往受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发展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援助已成为推动国际安全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使用2001—2017年40个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空间溢出视角下中国对非援助的出口贸易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援助对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提升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受援国的基础设施显著加强了出口贸易的提升影响;第三,对低收入和沿海国家的援助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援助具有门槛效应,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促进出口贸易。为提升中国对非援助的出口贸易效应,应完善援助与贸易互动发展机制、增加基础设施援助、推动中国对非援助的有效配置、增加对低水平国家的援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从1986年开始承担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孟加拉国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任务,到2000年底通过仪标和招投标形式已在孟加拉国连续承担了五个援助桥梁工程项目,也是我国政府援助孟加拉国的全部桥梁工程项目。该公司作为对外施工总承包企业,联合黑龙江省路桥公司和黑龙江省水利工  相似文献   

8.
中国将对外援助与贸易促进相结合的经贸合作方式被以欧盟为主的西方国家视为"新殖民主义",但欧盟作为非洲国家的前宗主国,援助与贸易是其保持在非洲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中欧对非援助的贸易效应是否存在本质不同?为回答此问题,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和欧盟对非洲30个国家的援助数据建立引力模型,以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和欧盟对非援助贸易效应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双方的对非援助均有贸易方面的考虑,援助的贸易促进动机并非中国所独有的特点,也不是中国对非援助的唯一动机,"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无从谈起。尽管如此,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积极探索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的新模式,加强与欧盟国家在非洲的合作,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1956年,再续起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党的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理论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是理论逐步形成;十四大至十六大是理论丰富成熟;十六大至十七大是理论得到继续发展构成体系。以上四个历史阶段,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数据     
国新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一战后,日本进行的对外经济合作实质上就是资本输出,但是和战前的资本输出相比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或质和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战后,世界各国相互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进一步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原料进口和商品出口。日本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资本输出也改变了手段,以经济合作的形式开展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也就是说,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进行政府间的援助、贷款和民间投资、贷款等。  相似文献   

12.
如何利用贸易、合作与援助的先行优势,推动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是当下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本文考察了先行贸易、对外合作与援助对中国企业ODI区位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合作对企业ODI的引导作用最强,贸易次之,援助最弱;引入制度距离分组,贸易与合作对企业ODI的促进作用在两组样本下基本接近,而援助则只有在与中国制度距离比较近的国家才显著;对不同类型援助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与中国制度距离比较近的国家,提供资金与提供技术都能够为ODI带来正的影响,但前者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肯定了贸易、合作与援助对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日,商务部以部令形式发布《对外援助管理办法》,成为我国在对外援助管理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的部门规章。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该办法作出解读,称援外工作将配合"一带一路"和周边战略,新增援助资金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倾斜。此外,我国还将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来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的战略项目,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既包括公路、铁路、港口这些方面的互联互通,也包括能源、运输线路、电信、网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非援助积极贯彻联合国2005年提出的"促贸援助",通过对非援助帮助非洲发展贸易,实现经济增长,摆脱贫困。基于对外援助与OFDI对出口升级联系机制的分析,中国对非援助与OFDI皆有利于非洲出口总额增加,其中中国对非援助有利于非洲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出口工艺升级,而对非直接投资则有利于非洲工艺、产品和功能三个维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且当前中国对非援助与OFDI对非洲出口升级的边际效应仍处于互补阶段。  相似文献   

15.
张宝明 《国际贸易》1995,(11):44-45
1978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当前,中国煤炭工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煤炭工业将实行更加开放的方针,为外商创造广阔的投资领域和良好的投资环  相似文献   

16.
崔烜  马欢 《大经贸》2011,(11):58-61
十年,对外援助17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1年12月11日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讲话透露的数字。除此之外,中国还免除了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的实际成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援有效促进了援助双方的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融,而受限于中国外援项目主要模式单一,忽视“软”援助且在技术溢出、文化互通方面尚存在优化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硬”援助、减让性要素最多的官方发展援助以及直接拨款的援助方式对政治互信的影响更具优势;以免费技术援助为典型的间接援助方式是促进中非双方技术合作的良好通道;扩展性分析显示,对于非洲地区的国家,石油资源越多,并不意味着越能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援助;在考察了援助与非洲当期及未来石油开采之间的关系后尚未发现中国外援“资源掠夺论”的合理依据。本文研究结果符合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应有之义,对制定对外援助战略方针、推动国际发展合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及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的变化,并根据新时期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国际援助及开发合作体系,研究国际援助与开发合作的发展趋势,加强体系构建。近年来,中国在对外援助及开发合作管理协调机构的设立、投融资体系的构建,以及监督评估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未来中国对外援助及开发合作体系的构建应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国际援助与开发合作的交互作用、研究和总结典型国家的国际援助与开发合作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发挥中国在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建营"各领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明确中国国际援助及开发合作的不同职能和战略定位、统筹联动国际援助与开发合作的投融资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升中国国际援助及开发合作的管理协调水平,提高其有效性,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发挥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扩展的Solow模型阐述了援助影响FDI的理论机制,并以中国为研究主体,以17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双边发展援助对FDI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短期,17个OECD国家的对华发展援助挤出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FDI,但在中长期促进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FDI,并且时间越长,促进效应越强。因此,发达国家向中国投入发展援助是有效的。双方应充分利用这种有效性,发达国家现期不适宜取消对华发展援助,中国应积极寻求双边发展援助来促进新兴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税收法律制度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40年来我国对外税收法律制度以税收优惠为核心的实然样态因效果弱化而式微,未来对外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走向就是以制度创新为导向实现应然转型。本文力图从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厘清税收优惠与制度创新之关系,并提出我国对外税收法律制度转型的进路构建:在推动对外税收优惠法治化的前提下,从国际和国内税收法律体系两个层面入手,创新中国对外税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