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民币离岸市场则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及当前人民币仍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前提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促进我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最优选择。简要分析了我国离岸业务发展情况,我国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发展人民币离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展开,离岸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将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获得有力支持。随着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以及更多参与者加入,将促进人民币离岸资金池不断增长,从而会不断提高境外人民币的活力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我国在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应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强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中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协调,创建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丰富离岸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丰富汇率避险工具。  相似文献   

3.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以香港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已初步形成。目前,香港市场人民币存量快速增长,人民币债券市场、人民币货币市场、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迅速。但在未来的发展中,香港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应继续扩大人民币“走出去”的规模、推进在岸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之间的合作、加快金融创新,以保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2015,(18)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我国基于降低外汇结算风险,减少外汇结算成本的目的,开始逐渐加紧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行动。然而由于国内金融环境不够成熟,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境外流通市场阻塞等种种原因导致人民币境外流通不畅,严重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参考离岸金融市场在美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我国也应该尽快的引入离岸金融市场,以提升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规模,打通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渠道,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文章主要针对离岸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2015,(46)
本文以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价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离岸在岸人民币价差产生的原因、造成离岸在岸人民币价差波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人民币定价权方面,在岸比离岸人民币更具有定价权;同时在中国逐步推进外汇制度改革、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逐步脱钩的背景下,在岸与离岸人民币的价差将进一步缩小,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最终将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6.
刘华 《商》2014,(33):160-160
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在全球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新加坡凭借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贸易地位,成为继香港之后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本文旨在分析新加坡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现状、优势及发展中的不足,并对新加坡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加快金融创新以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目前资本项目管制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受到冲击.随着欧债危机的加重和人民币币值的走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为尚未开放资本账户的中国提供了过渡地带.本文首先提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重要性,然后对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李诗瑶 《商》2012,(14):75-76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发展趋势这个论点出发,在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的大背景下,分析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优势以及试点现状,并提出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初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离岸需求的日益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虽然会给现存的金融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风险,但是只要监管得当,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周琳 《商》2014,(50):158-15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度逐步扩大,贸易、旅游和消费等引起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总量和频率大大增加,人民币境外支付结算已渐渐成为现实。人民币离岸货币规模逐年增长,这使得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出现具备了前提和基础。而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资本跨境流动还受到限制,这也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必然性。本文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构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币汇率也步入稳态波动的状态,人民币离岸中心在全球逐步展开布局,人民币离岸市场不断完善,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本项目尚未全面开放,人民币回流至国内缺乏有效的途径,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降低。同时国际市场变化美元走强,导致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出现贬值预期,对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本文选择目前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最为成熟的香港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人民币离岸业务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9,(5):22-22
1日 【关键词:掘金离岸业务】 深港共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获准从事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的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4家中资银行带来空前机遇。离岸业务将成他们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金融自由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制度要件之一。天津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应采取以分离型为基础的部分渗透型模式。在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初期,应采取绝对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模式,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营后,逐步放宽至内外渗透模式。提出天津自由贸易区发展离岸金融的路径应为确定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战略实施步骤;明确离岸市场模式,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商》2016,(7)
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经过了而是多年的发展,从实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存在诸多的问题。未来中国应利用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经济,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地位,实现对外资本的扩张,最大限度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赚取客观的收益。同时离岸金融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只要系统地设计监理措施,保证良好的信誉,中国也可以成功打造一个发达健全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日益频繁,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国际上已有的离岸金融中心对所在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在解释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内涵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离岸金融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地区逐渐转向欧洲,发行主体由金融机构变为工商企业,交易债券期限以短期为主。迅速发展的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仍然要面对诸如投资回报率、融资成本以及资金回流方面问题。随着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不断提高、人民币债券定价方式逐渐改进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完善,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人民币境外流通量,双边货币互换等方面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而通过列举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在初级阶段和深化阶段所遇到的困境,提出离岸市场能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当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深化阶段时,此时资本账户开放将成为人民币进一步金融国际化的障碍,而离岸市场通过业务发展倒逼内地资本账户开放从而促进人民币金融国际化。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离岸市场开放度对国内金融开放范围和资本账户开放范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生 《商业时代》2006,(17):57-58
中央政府批准香港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向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迈出了第一步,体现了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的融合,不仅有利于香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同时也给予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尝试“平台”。但是,在当前形势与条件下放开人民币香港业务,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央需要实施相关政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0)
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使人民币国际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其进程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力图在保持资本控制的情况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弥补资本控制这个的关键措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布局人民币离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