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强城市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直面时代重大问题,加强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研究,采用多样化研究手段,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然而,我们也看到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近期应加强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城市化的方针政策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及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城市经济学发展国内外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学研究所表现出的一些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对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和重要突破从城市化研究、城市经营与管理研究、城市竞争力研究等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本学科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趋势是: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关系及其互动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公共经济与公共经济管理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就业问题研究,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模型及研究方法,中国城市政府行为,城市经济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同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有关城市化及其发展进程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城市体系建设等问题,没有把生态化理念纳入具体区域的城市化战略中,而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与经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我国现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论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城市化公用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俄 《全国商情》2005,(11):17-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遇到的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城市人口增长快、基础设施不足、定位不当,新增人口的吸收和安置等系列问题正深深困扰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尽管如此,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城乡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对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进行更好的规划,以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减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对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我很高兴能来到著名的同济大学,和在座各位共同讨论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发展。我认为对于人文科学和社会学研究者,有三个问题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一、二十一世纪城市的发展将出现什么样的趋势和特点;二、我们应当如何监控城市未来的发展;三、如何将人文科学引入到城市未来的研究中去。社会学者的义务:思考城市的未来在这个世纪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现象——全球性的城市化。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将经历一个重要的城市化过程,比如印度、巴西、还有中国。尽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进行之中,但我认为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社会变动。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学领域应加强对城市经济学的基础问题、城市发展的成本与效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区域化与管理体制创新、城市公共经济发展、城市文化与文明建设等前沿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是21世纪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走向的一场革命,但在我国城市区域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城市间相互挤压、重复建设、交易成本上升、效率降低甚至互相拆台、以邻为壑等严重的恶性竞争问题.城市恶性竞争的问题不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一句空话,城市区域(或日都市圈)也难以快速形成与正常成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陈安国教授的专著《城市区域合作》于2010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这部书中,陈安国教授提出,必须通过城市合作解决恶性竞争带来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区域合作相关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区域合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孙可娜  张学英  钟丛友  赵丽华 《现代经济》2007,6(10):126-128,4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量的城镇失业和城镇贫困。本文以城市化为研究背景,集中就城市贫困的理论界定、我国城市贫困产生的经济背景、城市贫困现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缓解城市贫困现象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空心化"是城镇化的阶段性产物,主要包括人口"空心化"、村镇"空心化"等方面。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阐述了农村空心化的内涵、特征、机制、影响和治理。新时期,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加突出,可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空间三维要素,有效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j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走向城乡融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改变我国城乡对立、促进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总结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就是要运用它来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现状及问题,以指导我国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城市规划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也有城市规划理论本身发展的原因,即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城市规划理论中,赋予城市规划科学性,但在现实中和理论上仍然有模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现实问题研究集中涌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协调。本文以天津为例,利用一定的文献检索工具,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为基准,对城市现实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城市经济现实问题集中在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城市群、财政金融、就业与收入等方面,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对象限定、政策条件及问题导向下的地域、空间、时效和系统研究范畴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力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和重大契机。创建低碳旅游城市是城市宜居生态发展的高级阶段。创新城市低碳旅游公共服务导则,营造城市低碳旅游吸引物体系、发展城市低碳旅游设施、培育城市畅爽旅游体验环境、倡导城市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近期要关注的5个基本层面。为此,要规范发展、互动发展、示范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城市空间肆意侵占、生态景观破坏、耕地迅速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探讨的新方向。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精明增长"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目前"精明增长"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可供借鉴的基本模式和实现措施。应该说,"精明增长"中设置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废弃地再利用等观点,增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城市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推动各人文学科纷纷转向对城市化的考察,促进了城市研究范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涉及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区域平衡、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发展战略等,也有些学者对中国城市化内涵、城市化特征、城市化的提升路径做了探讨。城市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地理等很多学科,所以,很多学科都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做了研究。研究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不仅有助于推动城市化理论的整体性研究,而且有利于实现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探索城乡一体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