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02—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数据,用2SLS方法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把全国样本分成东中西部来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有所差异.最后以工业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金融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这一增长效应的实现与地区市场化进程有关。实证检验我国1992年—2011年各省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通过加入市场化进程构建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市场化进程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发挥程度,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可以更好的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2年武陵山民族特困地区71县的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武陵山区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大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改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农民增收,且并不存在"门槛效应"。城镇化与金融规模扩大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而金融效率提升与城镇化的交互作用对农民增收具有负效应。此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具有负向作用,而公共财政收支增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因素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为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及农民的金融抑制问题,必须大力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增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提高各类扶贫资金和政策性担保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采用2011—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能有效助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还对邻近区域创新产生了空间正外溢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对实质性创新、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能通过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当前应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同时应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5.
以2005—2017年长三角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高度化指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两业协同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制造业集聚以及协同集聚能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本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均有正向推动作用。功能型服务业集聚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于"两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集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省际差异、行业差异明显;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呈显著N型关系,制造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不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政府规制、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等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环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准入环境门槛等。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拥有强大的金融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同时也是经济系统遭遇冲击时的缓冲垫,帮助企业抵御外部冲击,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走向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构建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本地经济韧性的提升,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东、中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西部地区由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建立金融支持与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城镇化与金融支持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度分析及金融支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发现兵团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支持水平提速较缓慢,兵团金融支持结构及人口城镇化呈现负增长。(2)对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彼此作用、相互促进;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匹配度较高的年份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兵团在重视协调性的同时放慢了发展速度。(3)对兵团金融支持城镇化效应分析,发现兵团金融支持规模及效率对空间城镇化效应显著,对人口及产业城镇化无显著影响,而金融支持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地理角度和经济角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及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较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房价通过成本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者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及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驱动机制,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分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则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科技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