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企业集群的迅猛发展,集群组织边界的识别与界定已成为实现企业集群有效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集群生产与交易活动中的企业能力、资产专有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等四个维度,对企业集群的组织边界进行了识别和界定,以期对企业集群的治理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经济下,通过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可以很明确的界定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但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在原有的企业与市场之间出现了一种中间状态的组织——虚拟企业,以此连接着企业与市场。文章基于交易费用理论,探讨了虚拟企业的产生及这种中间状态组织的效率边界。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和企业战略联盟的边界确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企业并购和企业战略联盟看成两种不同的成长方式、交易安排和组织治理结构,把这两种理论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分析,建立了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决策框架,提出必须从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论、战略选择理论、制度理论等理论基础入手,结合企业、行业和外部环境特征来具体地界定两者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交易”还是“生产”:企业边界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边界与企业本质密切相关,基于企业"生产"和"交易"的双重属性,对现有的企业边界理论进行综述.评述了关注"交易"属性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等主流企业边界理论及关注"生产"属性的企业能力理论、演化理论等,并提出拓展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边界理论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波特所界定的产业集群概念出发,以集群产业关联深度为出发点,采用投入产出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湖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态、边界及运行机制进行了识别和界定。研究表明,现阶段湖南省旅游集群是以旅行社业为核心产业,包括六大主体产业和12项辅助产业在内的轴轮状与网状相结合的混合型产业集群结构形态。其中,核心产业与主体产业之间为组织一参与关系;主体产业之间属于横向共生性联结;主体产业与辅助产业之间则是以上下游价值链关系为纽带的纵向联结模式。湖南旅游集群发展模式对于具有高度组团化特征和处于成长阶段初期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普适性意义并可作为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演化过程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组织的治理边界是网络组织运作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是对构成网络组织诸结点协同运作领域的界定。它清晰存在而富有弹性,制约因素包括结点的核心能力、治理者的管理能力、自身的物质技术条件与治理成本收益、市场容量、经济体制等,主要功能是释放与吸纳组织内外信息,实现“组织化市场”的集约经营,创造协作创新的内在条件,发挥对环境的屏障作用,跨越贸易壁垒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能力理论主要观点,得出能力理论研究缺乏对核心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交易费用的深入思考。在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迅速把握交易、并能以较低的交易费用进行交易的能力。提出从建立科学的企业家更换机制、培育与时俱进的主导思维、建立开放式的组织结构三个层次降低企业所面临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由企业和市场二层次分析框架提升为市场、中间性组织和企业的三层次制度分析框架.交易费用理论证明了中间性组织的存在,并证明了中间性组织的存在能够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使投资最有效率.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边界的主流研究存在着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的两大范式,但均有其局限性,即停留在短期的静态分析和局限于企业层面。本文在这两大范式的基础上,把短期、静态分析推进到长期、动态分析,并着力从产业层面揭示企业边界的动态演进机制,试图实现企业边界二元范式的新综合。二元范式的综合解释说明,交易费用与企业能力,企业边界与产业边界之间是一种共同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对市场秩序和行业发展秩序的建立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培育和提升行业协会核心能力,需要清晰地界定其能力的构成.借鉴组织边界理论,可以将行业协会组织能力模块化分野,从而构建起行业组织能力的S-O-R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间性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作为弥补企业、市场效率空隙的中间性组织,在有效的治理结构下能充分发挥其效率优势,创造集群租金。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各集群成员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分得更多集群租金份额的动机,并衍生出产业集群风险,弱化产业集群效率。因而,构建合理分配产业集群租金、激发最大化产业集群租金动力的产业集群治理框架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产业集群租金的来源,我们将产业集群租金分解为“集群剩余”和“价值链剩余”,并分别以其为基础阐释了产业集群治理的内部网络治理和外部价值链治理。最后,进一步考虑企业(集群成员)的科层治理,提出了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三层次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工的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交易治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引入交易费用,科斯分析了企业和市场的边界。在科斯的基础上,威廉姆森认为不同的交易对应着不同的治理结构。纵向交易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对交易治理结构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在选择中,不仅要考虑交易费用,更要考虑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收益,而不同的分工制度安排则要通过企业边界的变动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控制来自企业组织内部,是伴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而发展,更确切的说是伴随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发展成熟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密切,它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管理监控系统,是公司控制权的具体体现。在公司内部治理中,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降低交易费用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它与公司外部治理的关系(政府、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外部化。完善内部控制必须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控制环境三方入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组织中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限制性进入机制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机制是企业网络化协作的基础和实现协同效应的保证.Jones等人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提出限制性进入机制,以此作为维系网络组织有序运作的条件之一.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正反两方面的论据,经验并不完全支持该主张.从网络组织治理边界的视角对合作结点的数目与地位进行分析,可认为限制性进入不宜作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企业治理新理念的产生背景为出发点,阐明了企业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分析了企业治理在应用中的积极影响与效应,并探讨了推进我国企业治理工作的思路。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企业必须在规范与绩效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这种规范与绩效之平衡正是企业治理理念的核心与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是企业实现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质是企业能力半径的构建和强化。以核心能力为视角,分析决定企业核心能力半径的因素发现,在不同核心能力半径下,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动存在规律性变化,企业的能力半径决定了企业规模边界的上限,而核心能力半径决定了企业规模边界的下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第三次创业契机。基于家族积聚、资本高度集中于业主本人和以集权管理为主的治理结构现状,主张家族治理模式与公司治理模式并存的二元论观点,提出处于第三次创业时期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变迁是自发协同型,其变迁条件取决于家族管理能力与企业运营能否达到动态均衡,以及实现均衡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对于维持原有家族管理模式的民营企业必须在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处于公司治理结构变革时期的民营企业应积极借鉴日德模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作为较为典型的泛边界网络化组织,无论从学校方面还是从企业方面都存在着集成内力,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通过优化自身核心技术、优化合作成本及合作环境,促成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信任、合作、规范、网络及文化认同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同产业集群所强调的信任、网络、分工合作具有内在契合性。这种内在契合性使得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一方面,社会资本加速了产业集聚的速度、降低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及相关机构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加了集群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了区域文化认同。政府应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从而为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本氛围。  相似文献   

20.
自从科斯提出企业的合约命题和交易成本概念以来,以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合约企业理论基本能够解释涉及企业发展的企业范围或企业边界的决定问题。但是,在试图回答企业产生的原因方面,该理论以及相关的文献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从互补性要素系统的视角切入,运用互补性原理揭示了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企业产生的合约解释。同时,在合约企业的框架内,分析说明了现实企业中存在的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类合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