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其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当前的高校资助体系更注重如何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对如何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和"五进"活动平台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创新与探索,以期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筑梦起航。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国家政策文件均指出实践教学工作对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本文立足于"3H"实践育人理念,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及措施、运用的评价方式、制定的保障制度和执行标准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践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沈阳工程学院能源电力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建立了“多模块、全程融合”能源电力鲜明特色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以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为背景的实践内容,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在人才培养质量、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行业性和针对性等特点。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式实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3+1"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校的重要职责。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目前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学现状,找出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忽略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滞后、专业课教师忽略学生的学法、忽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环境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等。探索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广大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7.
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并不高。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当前高校电商专业建设需面对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建立以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课程对应岗位/训练提升能力/比赛激发潜力"的模式制定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电子商务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实际,对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通过科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拓展训练三大体系来构建,并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实践探索表明,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学生就业是成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评价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就业工作提出了内在要求。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探索高质量就业的实践模式,逐步形成了牢固树立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理念,打好高校就业工作"破""立""提"组合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通盘棋;牢固树立协同创新的服务理念,架好校、政、企等就创业利益相关者间的立交桥;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构建大学生核心能力提升的一体化新格局的实践模式,对推进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作为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平台,普遍存在工作模式单一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五位一体"的高校法律援助新合作模式,该模式以高校法律援助组织为核心,通过四条具体路径的实施突破学生与当事人单线法律援助路线的局限性,在利用高校优秀的法学人才与理论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高校法律援助的全面改革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举措。太原大学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04年起逐步推行"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与就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院校贯彻“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理念的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深入研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法律法规”教学应从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培养跨界融合型人才,这是新文科背景下更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跨越学科专业界限的人才,以充分发挥金融的社会服务功能。文章结合福建江夏学院“跨界融合”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全面剖析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跨界融合”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专业架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等方面探讨对策建议,以切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跨界融合”金融人才培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专业综合考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触行业、拓展视野、锻炼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指出当前“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教学实践,提出明确课程目标、设置主题考察任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赛代评的教学设计,为培养学业有专长、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优"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寻求切实提升高职高专教育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牛武 《全国商情》2009,(6):90-91
任职教育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培养学生技能、应用能力为主,应当是积极、充满活力的.以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觅食"教学法则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注入积极的活力,充分发挥"觅食"的主动性,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抓手。构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十大育人”体系,每一个子体系都有其鲜明的育人作用,充分挖掘与联动十个子体系的育人要素和实践途径,促进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填补育人主体的“空位”、补充育人时间的“空档”、清除育人空间的“死角”,助推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格局的建构,增强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倡导能力本位,其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改变传统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致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的实践创新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适应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为福建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个物业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树立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做法,将一切教学科研工作贯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线.积极探索推进“理实一体,双轮驱动,三维推进”的应用型物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教学型高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素质,这应该是教学型高校教师和其他类型的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区别。目前我国教学型高校教师总体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自身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影响教学型高校教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问题是国家在宏观管理政策上没有对教学型高校及其教师采用分类别管理和考核。国家应该对教学型高校采用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管理和考核政策,实现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